高等院校投资效益评价研究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647
【部分图文】:
效果、影响。研究投资效益不能不考虑社会效益,讨论社会效益又需要以经济效益为基础。实际上分析投资效益时,常用到的是关联度更高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这两种分类下的投资效益有着如图3一2所示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宜昌;高校科技史专题讨论会在武汉召开[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3年01期
2 安宁;;中国写作研究会西北分会第二届年会在兰举行[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3 李洪彩;;发展经济管理干部高等院校 加速培养经济管理人才[J];黑龙江高教研究;1984年01期
4 孟明义;;要把高等院校做为独立实体来管理——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之管见[J];辽宁教育研究;1985年01期
5 何筱丽;;谈高等院校开发预算外收入与教学、科研的关系[J];唐都学刊;1986年02期
6 廖远耿;;全国郭分高等院校教学法研讨会圆满结束[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7 陈一筠;女性学在美国[J];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09期
8 金帛;试谈高等院校科学管理的任务和特点[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9 王鼎;;高等院校编写教材失控问题必须解决[J];现代教育科学;1990年03期
10 李永生;;提高湖北高校足球水平的设想和建议[J];湖北体育科技;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力军;韩基刚;庄宏伟;;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初探[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钟颖;杨劲祥;饶鹏;邹忠全;;对高校会展核心人才培养之实践环节设置的思考——以广西高校本科层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A];2007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梁永明;贾水库;靳久良;郭亚臣;王世明;刘建铭;于越;王义刚;段进宇;杨新苗;柳昌江;杨红玲;;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及对策[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李玉红;周先林;;深化高校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人才[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6 赵惠祥;曲俊延;;高校学术水平与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反差[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7 汪矛;杨世杰;;当今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面临的挑战[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8 许炳;;对构建以高等院校为核心的区域自主创新中心的研究[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9 王琴玉;;浅谈高等院校针刀人才培养的专业依托[A];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微创针刀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10 谭展勇;;组织高等院校无偿献血工作经验浅谈[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副教授、博士生 陈新忠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李忠云;服务新农村建设高等院校需要功能重构[N];湖北日报;2009年
2 朱莉萍;民盟吉林省高等院校组织发展座谈会在长召开[N];协商新报;2010年
3 记者 杜军玲;新学期中央直属高等院校收费有新规[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东北财经大学 田玉红;提升高等院校创新能力[N];人民日报;2010年
5 厦门大学教授 谢泳;高等院校最需要无为而治[N];深圳特区报;2011年
6 记者 张莉莉;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断提升高等院校竞争力[N];辽宁日报;2010年
7 潘守勇 刘卫华 孙紫君;高等院校,需要拓展强化的国防阵地[N];中国国防报;2010年
8 北通;北京市投资效益评价与分析[N];经济日报;2003年
9 钟进文;全国高等院校民族语文教学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记者 曹显钰;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特殊作用 不断增强安徽自主创新能力[N];安徽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艳玲;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何宏耀;高等院校与学生纠纷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蒋英;困境与出路:中国美术史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王卫星;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何晓佑;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7 邓丽红;中国高校教育营销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高耀丽;英国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立科;英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勾文增;一九五○年代中国的科学批判[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调武;高等院校投资效益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袁兴国;高校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测评的差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傅正强;高校远程教育模式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4 赵衍;基于系统论的高校知识管理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刘友女;高校组织气氛与教职工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艳;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翁丽芬;中国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朱烈;论高等院校和谐文化建设[D];吉林大学;2009年
9 马云献;高校组织气氛及其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刘怀;高等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激励机制的探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13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1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