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论高校德育对审美意蕴的追求

发布时间:2020-09-08 09:50
   本文将高校德育追求审美意蕴理解为:从审美维度来谈高校德育,给高校德育以美的精神观照,为德育注入美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使学生在接受德育中无形地形成一种力量,并因与社会的和谐而产生一种内在精神的富足和愉悦,籍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本文主要是针对我国高校德育实效不足而提出来的。从当前实际看,我们的德育实践往往表现的是,过多地强调道德灌输,忽视了受教育者的精神性需求;过多地强调社会的总体要求,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张扬;过多地进行封闭式的道德施教,忽视了道德的实践,以及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等。这些现象说到底是一种反审美的现象,说明高校德育长期缺乏的恰恰是审美意蕴,由此影响了德育的成效。因此,本文有意针对高校德育对审美意蕴的追求作一研究。具体而言,论文第一部分就高校德育对审美意蕴的追求这个论题进行了概述。主要探讨了高校德育价值及审美价值;总结出,追求审美意蕴,不仅更新了德育理念、彰显了德育的内在价值,而且让美的精神渗透到德育全过程。第二部分对高校德育追求审美意蕴的实现依据及其必要性进行了一番探讨。论题的理论基础主要在于:“人是需要审美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德育与审美内在结构的契合性等。另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善相谐和西方德育实践的和谐之美的历史考察中得出其实现依据。同时,围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现状,通过对高校德育中一些反审美现象的分析,及教育改革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提出了高校德育追求审美意蕴的必要性。第三部分笔者尝试着提出一些德育追求审美意蕴的实现策略。主要是在高校德育观念、内容、过程、队伍、环境等方面加强审美渗透,以期转变高校德育观念,丰富高校德育内容、优化高校德育过程,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高校德育的成效。
【学位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冬玲;美育:当代教育的必然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2 程建平;德育模式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3 李菲;我国德育理念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徐丽森;;论美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独特功能[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孙迎光;析德育中的善美关系[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6 王旭晓;感性、理性、审美与人的完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周晓痴;试论美育的情感性[J];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8 韩东才;论美育的独特性及其对德育的辅助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赵金昭;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与实践[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10 徐世鼎;刘涛;;从美育角度谈学校的德育工作[J];教育探索;2006年09期



本文编号:2814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14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9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