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对法律事件的归因和责任判断

发布时间:2020-09-08 10:21
   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因此,研究大学生如何认识法律事件、如何进行法律责任判断,了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本论文借鉴美国心理学家B.韦纳(1995,2000)提出的归因与责任判断理论,设计了两个问卷:其一、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事件探讨大学生对罪犯与被害人控制性和有意性的认知、双方责任的判断、情感反应及惩罚程度的看法等归因的倾向和特点,并且探讨了外部社会环境对罪犯的影响。其二、调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内容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四个方面。 本论文所得主要结论是:(1)验证了韦纳的归因和责任判断理论在法律事件中的适用性;大学生对法律事件的归因和责任判断模式与韦纳提出的责任归因理论较为一致。(2)研究表明大学生对罪犯和被害人的行为能够比较正确地进行归因,大学生对法律事件进行归因和责任判断的主要特点有:控制性和有意性对大学生法律责任判断起重要作用;归因引起的情感具有动力作用,情感反应与责任判断交互影响,并引起后继行为;原因的部位(社会外部环境和罪犯自身性格)显著地影响了法律责任判断。(3)根据上述特点构建了我国大学生的责任判断新模式,这是对韦纳的责任归因理论的一点补充和发展。(4)关于法律意识的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大多数学生能清楚认识到控制性和有意性对法律责任判断的重要作用,而且责任判断准确。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丽芳;;归因理论与英语教学[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邓周林;;归因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年44期

3 王玲玲;孙江涛;;科学运用归因理论,提高思想教育有效性[J];才智;2011年16期

4 陈红霞;李素;;普通高校体育差生厌学健美操的归因研究与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年05期

5 张新红;;试论如何利用归因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J];教育与职业;2011年23期

6 付娟;明兰;;浅议归因理论在大学生偏差行为矫正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7 熊茂荣;;浅谈归因理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8 王树明;张静;;运动中的归因与情感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体育科学;1994年04期

9 侯丽琼;;归因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瑜;;归因理论对大学生就业不良心理问题的启示[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钟敏;申爱华;李国强;;大学生对法律事件归因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顾锦芳;;关于归因理论在行政组织激励中的运用[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1年会文集[C];2001年

3 李自琼;;试用归因理论协调护士与护士长的矛盾冲突[A];全国护理行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潘璞;;浅谈如何用归因理论指导试卷评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王俊红;张爱卿;;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归因特点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彦华;杜卉;;成就动机与大学生考研心理[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萍;齐佳音;舒华英;;归因理论在移动客户流失管理中的应用探讨[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胡芬玲;;自我效能感的归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冯展涛;许昭;;足球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比赛中攻击行为的归因及行为应对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10 王大伟;刘永芳;;归因理论在管理者决策中的应用[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施雯;管理者要善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N];今日信息报;2008年

2 张耀林;检察环节应审查交管部门事故认定书[N];江苏法制报;2007年

3 记者 卜海涛;鉴定“经济警察”有了新“裁判”[N];中国财经报;2008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胡佩霞 通讯员 王菊萍;车祸伤人急救 担保卡可救急[N];深圳商报;2006年

5 见习记者 吕君 通讯员 顾汉雷;多个心眼,让麻烦走开[N];嘉兴日报;2006年

6 记者  吕君 通讯员  申灏;服装鞋子问题多 两类投诉难调解[N];嘉兴日报;2006年

7 张敬伟;城管异化“油老鼠”是公共管理的病态体现[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8 颜华;孩子摔倒 别怪地板[N];大众卫生报;2009年

9 浙江西子宾馆 洪钧伟;对饭店服务营销的认识与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黎 李薇薇;我州五县市邮政用户即将享受到特快服务[N];楚雄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鹏;社会责任感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毕继东;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宫英瑞;《圣经》叙事人物塑造的认知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裴宏斌;基于安全阈限分析的炼化企业安全管理策略[D];天津大学;2007年

5 张志杰;魅力型领导对团队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爱华;大学生对法律事件的归因和责任判断[D];厦门大学;2006年

2 郜志强;归因理论在体育院校田径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邱红宇;归因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王水珍;惩罚公平判断及其责任归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炎文晓;归因理论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效宏;对中学生问题行为责任归因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俊华;小学生对错误行为的归因倾向与责任归因过程[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妍;成败归因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永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成败归因现状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10 王蔚;大学生对日常行为的道德归因[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14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14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f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