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及其培养研究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G6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银明;;刍议物理教学应提高学生对科学素养的认识[J];科学教育;2011年04期
2 王建兴;;开展化学小论文活动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1年07期
3 臧维臣;;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8期
4 杨炼;;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浅见[J];四川教育;2011年06期
5 杭永红;;关注活动细节 培养科学素养[J];新课程(中);2011年06期
6 李桂芳;;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由“观天认星”活动想到的[J];科学教育;2002年05期
7 封大江;王金星;;谈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24期
8 潘旭东;;浅谈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03期
9 柒军强;;中学开展科普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与报告[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5期
10 舒志国;;从质疑中提高科学素养——初中《科学》教学方法琐谈[J];教育;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红;;提升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苏香妹;;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下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理论和行动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3 陶小敏;;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与实践[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4 蒋建平;;重视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技艺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5 缪天生;;在自然学科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6 张文静;辛涛;;学校教育资源对科学素养成绩的影响——一项跨文化的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徐蕾艳;;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幼儿科学素养[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8 曾铁;;科学教育与科学发展关系的现实思考[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9 李红;;构建和谐社会 让更多的人分享科技的营养[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徐杰;;以史为鉴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晓原;为科学文化传播再添新途径[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旭红;要重视青少年科学与文艺素养的培养[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3 ;你的科学素养怎么样?[N];重庆日报;2005年
4 朱册;提高科学素养好[N];大理日报(汉);2005年
5 本报记者 赵凡;时代呼唤地球科学文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6 黄炳芬(作者单位:自治区科协);提高妇女科学素养[N];广西日报;2004年
7 王春枝;科学素养高于公众[N];北京日报;2000年
8 周士君;国人科学素养低的背后[N];中国审计报;2005年
9 记者 杨元丰;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N];大同日报;2005年
10 金振蓉;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在不断提高[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波;科学课程的文化阐释与时代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蔡其勇;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杨广军;高中物理教材设计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侯新杰;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姚雅欣;梁启超科学文化知行论稿[D];山西大学;2005年
6 刘子贵;论“两种文化”矛盾与人文精神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7 毛天虹;创造视角下的两种文化交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段治文;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变革[D];浙江大学;2004年
9 潘苏东;从分科走向综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萱;基于PUS指标的“科学文化”指数模型及效度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振华;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及其培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宋怡;提高师范生科学素养,推进STS教育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丽娇;论公众正确的科学观及其确立途径[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李克兰;论对话原则下的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冯杰利;创设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情境的分析与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杜颜伶;物理教学渗透STS教育思想培养科学素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永峰;中学化学教学中科学态度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汪阳;中学化学教育中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金玲;基于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科书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建军;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16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16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