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及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6 20:22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的宿舍是大学生最直接参与的人际交往场所,也是衡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和为人处世的一杆小标尺。那些处在未形成良好、合作、融洽的心理氛围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常常显示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及难于合作的特点:而在同伴关系融洽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心态则以欢乐、注重学习和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为主流。因此,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团体辅导方案进行干预,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以及团体成员的反馈来验证干预效果。通过调查研究和干预研究后,结果表明: (1)目前大学生对自己的宿舍人际关系主观体验倾向于满意的约为73.5%,倾向于不满意的约为19.3%,持“无所谓”态度的占7.2%。满意度在不同性别、家庭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二年级与四年级的学生在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与二年级学生相比,四年级学生的满意度更高。 (2)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最重要的10个因素是:因态度行为损伤他人自尊,言语冲突言语伤人,不良生活习惯,个性自私,休息时间仍打电话,对问题看法与室友不同,为人处事态度与室友不同,说话挖苦刻薄,擅用他人物品,不顾及室友感受。这10个因素在专业和家庭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性别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 (3)大学生在对不良宿舍人际关系进行归因时,归因于室友最多,其次归因于自己,归因于自己和室友的最少。 (4)大学生在面对宿舍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时,他们采取的应对方式以“沟通”、“包容”、“忍耐”、“反省”和“回避”为主,而且以“沟通”和“包容”更为普遍,采取“报复”和“争吵”方式的很少。 (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和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的显著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干预方案有效。 (6)团体辅导后成员的感受进一步证明团体辅导干预方案有效。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G645.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
    2.2 国内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
        2.2.1 宿舍人际关系的概念
        2.2.2 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
        2.2.3 宿舍人际关系的测量
        2.2.4 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2.2.5 宿舍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
        2.2.6 宿舍人际关系的干预研究
    2.3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2.4 本研究的思路
        2.4.1 研究的切入点
        2.4.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4.3 研究方法的选择
3.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调查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2.3 数据处理
    3.3 研究结果
        3.3.1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状况
        3.3.2 大学生对影响宿舍人际关系56个因素的反应结果
        3.3.3 大学生对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源的归因倾向
        3.3.4 大学生对影响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应对方式
    3.4 分析与讨论
        3.4.1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状况
        3.4.2 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重要性的看法
        3.4.3 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归因情况
        3.4.4 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应对方式
        3.4.5 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4. 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的干预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辅导方案的设计
        4.2.1 设计辅导方案的依据
        4.2.2 目标和指导思想
        4.2.3 辅导方案的内容
    4.3 研究方法
        4.3.1 研究假设
        4.3.2 研究对象
        4.3.3 研究工具
        4.3.4 研究设计
        4.3.5 研究步骤
        4.3.6 数据处理
    4.4 研究结果
        4.4.1 对照组前测和后测、三个月后测的差异比较
        4.4.2 实验组前测和后测、三个月后测的差异比较
        4.4.3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及三个月后测的差异比较
        4.4.4 辅导结束后成员的感受
    4.5 分析与讨论
        4.5.1 实验组在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上的特点表现
        4.5.2 实验组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上的特点表现
        4.5.3 对团体成员反馈结果的分析
        4.5.4 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发表文章目录
个人简况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衣庆泳;;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的教育对话[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杨燕;;大学生和谐宿舍文化的建设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0期

3 衣庆泳;;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来源量表的编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年06期

4 张娜;;探索宿舍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温馨家园[J];高校后勤研究;2013年02期

5 雷燕;向群英;;高职高专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及分析[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3期

6 何饶依;;大学生寝室相处的容忍[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年11期

7 李艳娜;;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01期

8 丁陈栋;李京;;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探究——基于社会心理学的分析[J];河南教育(高教);2013年09期

9 金艳;陈晓敏;;高职新生宿舍人际关系与职业决策状况调研[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闫金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下师生角色的定位[J];新西部(理论版);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广荣;;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丹;大学生自我认同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段润芳;自信心训练对高职生社交焦虑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雷屿;基于社会互动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燕飞;广西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雅琴;网络交往对独立学院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小娟;团体辅导对改善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琴;2010级大一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磊;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归因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月;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初中新生学校适应性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燕平;中职学校关系攻击受害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干预[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7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27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9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