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哲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9-27 08:49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中,高等教育转型问题及其矛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成为哲学理论反思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视野出发,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转型进行了整体审视。围绕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矛盾问题,本文首先批判分析了现代西方教育哲学中的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认识论与政治论、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等教育哲学理念,比较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本质论、教育价值论以及类哲学视野中的教育观,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价值。其次,以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来审视教育与人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批判地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以人为本与市场取向、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学术自由与科层体制、教育全球化与本土化等诸多矛盾。本文指出矛盾的根源在于未能把握好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功利性双重属性之间的合理关系,市场化逻辑与行政化逻辑冲击了高等教育的自主性逻辑,使得高等教育背离了其自身的价值理念和社会功能。最后,结合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对中国高等教育理念与制度的创新进行了思考,探讨了化解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思路,提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应当确立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统筹兼顾、自主发展的和谐发展观,在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增强高等教育的自主性,使高等教育回归自身的价值理念,以高等教育自主性逻辑来防御和化解来自市场化逻辑和行政化逻辑的冲击,使中国高等教育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G649.2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言
第一章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问题与争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历程
(一) 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的特征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态势
二、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 由单一化办学模式向多元化办学模式转变
(二) 由单科性大学向多学科综合性大学转变
(三) 由以科学教育为主向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转变
(四) 由单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到全面服务社会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五) 由最初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普及化教育、终身化教育转变
(六) 由立足国内的封闭型教育模式向国际化的开放型教育模式转变
三、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困惑与争论
(一) 关于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问题与争论
(二) 关于高等教育行政化的问题与争论
(三) 关于高等教育自主性的问题与争论
第二章 西方教育哲学的理念矛盾
一、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矛盾
(一) 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特征
(二) 功利主义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
(三) 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教育理念的冲突与融合
二、“认识论”导向与“政治论”导向的教育理念矛盾
(一) “认识论”导向的高等教育哲学观
(二) “政治论”导向的高等教育哲学观
(三) “认识论”与“政治论”教育理念的矛盾与和解
三、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理念矛盾
(一) 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理念
(二) 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理念
(三)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教育理念的对立与统一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本质论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论
(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教育价值论的指导原则
(二) 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论的内容
(三)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三、类哲学视野中的类教育观
(一)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类哲学观
(二) 类哲学视野中的类教育观
(三) 类教育观的当代意义
第四章 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矛盾与根源
一、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矛盾
(一) 人本取向与市场取向的矛盾
(二)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矛盾
(三)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矛盾
(四) 学术本位与行政本位的矛盾
(五) 教育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
二、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根源
(一) 市场化逻辑对高等教育的冲击
(二) 行政化逻辑对高等教育的冲击
第五章 中国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制度创新
一、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化解思路
(一) 人本取向与市场取向矛盾的化解
(二)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矛盾的化解
(三)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矛盾的化解
(四) 学术本位与行政本位矛盾的化解
(五) 教育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的化解
二、中国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观
(一) 实事求是的指导理念
(二)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三) 循序渐进的改革理念
(四) 统筹兼顾的协调理念
(五)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观
三、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
(一) 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创新
(二) 中国高等教育微观治理结构的创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文编号:2827668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G649.2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言
第一章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问题与争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历程
(一) 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的特征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态势
二、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 由单一化办学模式向多元化办学模式转变
(二) 由单科性大学向多学科综合性大学转变
(三) 由以科学教育为主向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转变
(四) 由单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到全面服务社会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五) 由最初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普及化教育、终身化教育转变
(六) 由立足国内的封闭型教育模式向国际化的开放型教育模式转变
三、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困惑与争论
(一) 关于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问题与争论
(二) 关于高等教育行政化的问题与争论
(三) 关于高等教育自主性的问题与争论
第二章 西方教育哲学的理念矛盾
一、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矛盾
(一) 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特征
(二) 功利主义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
(三) 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教育理念的冲突与融合
二、“认识论”导向与“政治论”导向的教育理念矛盾
(一) “认识论”导向的高等教育哲学观
(二) “政治论”导向的高等教育哲学观
(三) “认识论”与“政治论”教育理念的矛盾与和解
三、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理念矛盾
(一) 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理念
(二) 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理念
(三)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教育理念的对立与统一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本质论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论
(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教育价值论的指导原则
(二) 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论的内容
(三)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三、类哲学视野中的类教育观
(一)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类哲学观
(二) 类哲学视野中的类教育观
(三) 类教育观的当代意义
第四章 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矛盾与根源
一、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矛盾
(一) 人本取向与市场取向的矛盾
(二)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矛盾
(三)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矛盾
(四) 学术本位与行政本位的矛盾
(五) 教育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
二、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根源
(一) 市场化逻辑对高等教育的冲击
(二) 行政化逻辑对高等教育的冲击
第五章 中国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制度创新
一、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化解思路
(一) 人本取向与市场取向矛盾的化解
(二)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矛盾的化解
(三)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矛盾的化解
(四) 学术本位与行政本位矛盾的化解
(五) 教育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的化解
二、中国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观
(一) 实事求是的指导理念
(二)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三) 循序渐进的改革理念
(四) 统筹兼顾的协调理念
(五)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观
三、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
(一) 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创新
(二) 中国高等教育微观治理结构的创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进;大学理念的知识审视与社会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哈斯其木格;内蒙古高等教育质量的哲学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英娜;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哲学反思[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7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2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