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基于职业地位获得目标的理性选择视角

发布时间:2020-09-28 11:51
   大学生"就业难"只是与"考研热"几乎同时发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就业难对考研热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过度"的高等教育为大学生考研提供了现实条件与选择可能,信息社会来临下的精英阶层标准的上升为大学生考研指引了方向,大学生"对所学知识很感兴趣,觉得自己学的不够,想继续深造"的内在个体需求是其最主要动力。
【文章目录】:
一、理论视角
二、研究设计与调查
    (一) 研究假设
    (二) 研究变量
        1.自变量:职业地位获得能力
        2.因变量:人力资本投资
    (三) 资料来源与处理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 “就业难”不是大学生“考研热”的最主要原因
    (二) 大学生考研热的个体原因分析
    (三) 大学生考研热的社会原因分析
        1.高等教育的 “过度”是大学生考研热的前提
        2.信息社会来临下精英阶层标准的上升为大学生考研指引了方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勤,王明霞;“考研热”的透析与思考——兼论研究生培养中的几个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08期

2 郑磊;信息与过度教育——“考研热”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7期

3 鲁小彬;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机制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尹彦,罗小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浅析[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5 许欣欣;从职业评价与择业取向看中国社会结构变迁[J];社会学研究;2000年03期

6 董大法,周庆行,袁江;研究生就业难内因探析[J];中国研究生;2004年03期

7 钱国良;再说“考研热”[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09期

8 黄志坚;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解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丘海雄,张应祥;理性选择理论述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徐湘林;后毛时代的精英转换和依附性技术官僚的兴起[J];战略与管理;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华;;多元化的组织建设:构建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潜在要求[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2 刘小年;;农民工阶层分化机制功能与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3 杨加成;秦启文;孙岚;;主动失地农民:基于社会分层视角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4 项红;;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长阳南曲进中小学课堂”现状调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卢淑华;科技扶贫社会支持系统的实现——比较扶贫模式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6 马戎;;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区域差异、职业差异和族群差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刘卫财;;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阶层利益矛盾协调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8 沈祖超;阎凤桥;;社会分层对于高等教育分层的影响——西安民办高校学生家庭背景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9 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高勇;;改革开放30年北京阶级阶层结构的变迁[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芬娜;;浅析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认可度[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王英;;社会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宋圭武;;女性农民工问题研究与思考:以甘肃为例[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小平;柳林;;城市规划的社会职能——以新生代农民工居住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金玲;;沿海地区人口职业流动的性别分析——以宁波地区为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徐湘林;;政治发展、政治变迁与政策过程——寻求研究中国政治改革的中层理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易全勇;侯玉娜;;蚁族的生态特征及社会流动——兼对《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的述评[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杜屏;;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及其个人影响因素[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赵世奎;张彦通;;过度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徐永祥;;论社区服务的本质属性与运行机制[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付刚;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瑞;中国情境下消费者CSR反应特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沈洁;职业心理测验在大学生职业心理适应中的效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唐飞;大学生对介入群体性事件的选择取向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吴鹏;新疆高校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5 林雪;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莹;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考研热”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宋莹;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张辛梓;构建我国城市社区化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万聪;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翁少娟;大学生考研动机探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危怀安;禁止就业歧视的立法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高岩;关于“知识分子”的界定问题[J];开放时代;1996年02期

3 吴新慧;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原因浅析[J];青年探索;2004年03期

4 彭旭;我国学历社会存在的原因及其利弊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3期

5 折晓叶,陈婴婴;中国农村“职业—身分”声望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炜;;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经营管理者;2009年22期

2 严松;;就业难视域下的大学生“考研热”[J];当代工人(精品版);2010年04期

3 张辉;;“考研热”的人力资本分析[J];中国建设教育;2007年01期

4 周彦;;浅谈大学生考研热[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5 李红霞;对当前“考研热”的调查与经济学分析——以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两校为例[J];经济前沿;2002年04期

6 肖英;;浅析“新经济人”与考研热的关系[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王震彩;;“考研热”降温未必不好[J];w

本文编号:2828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28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7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