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责原则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8 21:15
   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于普通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有关解释不够细致和具体,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存在着较多争议,尤其是事故责任的认定成为学校、受害人以及第三方责任人关注和争议的焦点,直接影响高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进而影响了体育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在法律上提出妥善的处理原则和保障机制,对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秩序,消除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后顾之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选题将以现有研究为基础,以高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进行分析研究。从法学视角出发,对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界定到其归责原则的适用都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与审视,为我国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提供法理上的支撑和技术上的支持。同时课题也将对通过发展体育保险为高校体育提供保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1)高校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在由高校组织实施的各种校内外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堂教学、学校各类体育竞赛、课余体育训练和学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运动场馆和其它体育教育教学设施内发生的,因过错或意外伤害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2)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为双重法律关系说;(3)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构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侵权责任的法律构成,另一类是体育伤害事故的“自甘风险”的法律构成;(4)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归责适用:在高校体育伤害事故中应适用一般过错责任原则和自甘风险责任原则,不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5)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保险机制:对于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赔偿大多都是将其造成的事故损失转嫁于保险公司。 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范围,相关法律法规应明确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2)为了完善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符合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法规;(3)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必须严格按照归责原则的适用要件处理;(4)加大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宣传力度,新闻媒体、网络、出版部门等都要承担起宣传教育责任,加强对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构成、归责原则适用理念的宣传和引导,形成浓郁的高校体育活动的和谐氛围;(5)体育保险模式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待体育比赛和普通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不能一刀切,应充分考虑到各自的特点;(6)国家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更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和扶持。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G647;G807.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2 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基本理论阐释
    2.1 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概念界定
    2.2 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类型
        2.2.1 高校具有事故责任的体育伤害事故
        2.2.2 学生事故责任的体育伤害事故
        2.2.3 其他事故责任的体育伤害事故
        2.2.4 混合事故责任的体育伤害事故
3 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关系剖析
    3.1 高校的法律地位
    3.2 高校与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3.3 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3.4 高校体育伤害事故责任的法律构成
4 高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责原则的界定与运用
    4.1 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归责
    4.2 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运用
5 高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规避的策略
    5.1 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赔偿现状
    5.2 体育保险赔偿机制的构建
    5.3 体育保险补偿的实践措施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岩松;徐国强;;养老机构伤害事故对策研究[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05期

2 车延龙;;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6期

3 朱宁波;;高校游泳教学伤害事故的法律思考[J];考试周刊;2011年58期

4 王修方;;高校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王爱霞;王鸿信;;数字图书馆用户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修正与重新界定[J];中州学刊;2011年04期

6 蔡思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交通事故双方皆无过错时的责任划分浅析[J];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崔鹏;;浅析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预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8 李妍;;校园伤害事故赔偿责任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5期

9 顾春梅;;浅谈学生在操作普通车床时发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新课程(下);2011年05期

10 张肖;;对我国国家赔偿归责原则修改的评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柴振国;;契约法中归责原则的经济学考察[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汪炜;靖博;;互有过失船舶碰撞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博弈分析[A];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3 黄顺根;韩子茜;;国内危险化学品伤害事故案例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王启团;;150例校园内伤害事故的鉴定资料分析[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徐晔珊;;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问题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粘怡群;;浅析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A];2004—2005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孟春阳;;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9 姚俊锋;;冶金企业手部伤害事故成因分析与预防对策[A];2009’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曾樾;胡仲清;连德元;;徐州市10年间院前急救伤害事故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锡铭 潘云华;归责原则适用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11年

2 李建秀;全面把握多元归责原则及免责原则[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3 仪征市人民法院 李庭银;雇员在雇佣活动中受伤如何确定归责原则[N];江苏经济报;2010年

4 北京大学医学部 王岳;准确把握《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N];健康报;2010年

5 鲁志峰;外出事由不明,如何处理伤害事故?[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6 ;合同的归责原则[N];中华建筑报;2001年

7 记者 彭磊 通讯员 刘义红 吕有明;武汉立法破解民生难题[N];湖北日报;2009年

8 张薇;防止中小学生各种伤害事故发生[N];辽宁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裴睿;进入暑期 儿童伤害事故频发[N];成都日报;2005年

10 ;洛阳市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N];洛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镇南;特殊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李春;商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廖焕国;侵权法上注意义务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成晓娜;论网络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与立法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何悦;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冯志军;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法经济学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8年

8 李婧;侵权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9 吴景丽;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10 胡雪梅;“过错”的死亡[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娜;高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责原则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马小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民事责任认定与处理的法律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余黎明;论未成年人校园伤害事故责任的承担[D];郑州大学;2004年

4 程茂军;网络服务商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何长青;合同附随义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范红爱;学生伤害事故归责原则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郝凯瑞;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8 王子健;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徐莉;商标侵权行为及其归责原则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韩强;论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D];黑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29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29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9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