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山东省普通高校全过程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09-28 21:25
   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成了一个不争事实。因此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辅导工作,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专门机构,高等学校的职责和任务更加艰巨,更加迫切,急需各高校未雨绸缪建构职业生涯辅导理念下的全过程职业生涯辅导体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辅导工作,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职业生涯辅导的开展,对大学生了解就业的政策,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但还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国外发达国家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起步较早,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职业生涯辅导理论体系,积累了大量值得借鉴的经验。其特征是:职业生涯辅导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与市场的要求相结合。近年来,我们大胆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一些适宜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观念和方法。但我国职业生涯辅导还存在不足:缺乏系统性,职业生涯辅导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只进行短期指导,未能开展全程职业生涯辅导。针对我国大学生职业辅导工作的现状,以山东交通学院学生作为被试,发现高校普遍对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亟待形成全员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辅导体系。本着人本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原则,通过建立高素质的教师辅导队伍和合理有效的服务机构,加强学生的认知教育、职业观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和择业观教育。同时立足于学校特色,根据各年级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整合职业生涯辅导理论和目的,我们通过课堂教学有选择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同时,通过团体心理咨询、个别心理咨询和专栏咨询来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不至于太茫然和焦虑。同时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深入贯彻落实职业生涯辅导理念,构建全过程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647.38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的理论基础
    1.1 职业生涯辅导的涵义
    1.2 国外的相关理论
        1.2.1 职业选择理论
        1.2.2 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1.2.3 职业锚理论
    1.3 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的理论基础
        1.3.1 职业生涯辅导的哲学基础
        1.3.2 职业生涯辅导的社会学基础
        1.3.3 职业生涯辅导的教育学基础
        1.3.4 职业生涯辅导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 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的意义
    2.1 现状分析
        2.1.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面临的挑战
        2.1.2 我国高校职业辅导中存在的问题
    2.2 开展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2.1 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的必要性
        2.2.2 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的紧迫性
    2.3 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作用
        2.3.1 教育作用
        2.3.2 桥梁作用
        2.3.3 引导作用
第三章 山东省高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调查与分析
    3.1 山东省高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现状
        3.1.1 被试
        3.1.2 测量工具
        3.1.3 数据处理
    3.2 山东省高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现状分析
        3.2.1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工作不容乐观
        3.2.2 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辅导认识模糊
        3.2.3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辅导的内容需求各有不同
        3.2.4 高校亟待形成全员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辅导体系
        3.2.5 职业生涯辅导的内容和形式还有待提高
第四章 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原则与策略
    4.1 坚持职业生涯辅导的基本原则
        4.1.1 人本化原则
        4.1.2 系统化原则
        4.1.3 专业化原则
    4.2 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的策略
        4.2.1 健全职业生涯辅导的工作体系
        4.2.2 完善职业生涯辅导的内容结构
        4.2.3 丰富职业生涯辅导的方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工作辅导的调查问卷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杨萌;张锦;;青年编辑如何做好职业生涯早期规划[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尚德荣;怎样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J];中国劳动;2000年05期

3 朱冽烈;职业生涯的指南针——职业指导测评[J];职业;2001年01期

4 志烨;让人一眼看中你——职业生涯咨询专家为你推荐“才能匹配信”[J];职业;2002年06期

5 ;赞布罗塔 边路多面手[J];全明星;2004年02期

6 刘菲;;回心转意让我做个好梦——《回声报》专访杰拉德[J];足球俱乐部;2005年15期

7 ;双重打击[J];NBA金版系列-人物系列;2005年02期

8 周文霞;;中国人职业生存方式的七大变化[J];中国统计;2006年05期

9 范亚菲;陈军;;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5期

10 airforce;;重生的肥翅膀[J];当代体育;2006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永红;曾俊;陈小丽;;护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塑造优秀角色的探讨[A];全国第12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2 曲可佳;邹泓;;职业生涯的情境性行动理论及其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原华;万绍平;;调活人力资源与职业生涯规划[A];第一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4 宋君卿;;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内在逻辑与未来趋势[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陈佩珠;;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手册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罗斌;;消防警官职业生涯设计初探[A];2005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郭豪杰;赵国祥;;职业高原的结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向莉;;急诊专科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冯国梅;;围绕现代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制度 构建员工终身职业生涯培训体系[A];首届"华星杯"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优秀论文评选[C];2004年

10 王丹丹;;培养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来建强 余靖静 叶建平;走出“先就业再择业”的套路[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陈方;六大理由向升职说“不”[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湖南省永兴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李贵德;怎样确立职业生涯的规划支点[N];中国人事报;2008年

4 FN记者 张凤勤;谋定而后动[N];金融时报;2005年

5 孙敬华;华江公司:开展“把握企业发展契机打造完美职业生涯”大讨论[N];建筑时报;2006年

6 茹希佳;职业生涯起步“诚爱”[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摩根·威策尔 译者  徐柳;《东山再起》五步走[N];经理日报;2007年

8 刘成龙;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N];河北日报;2004年

9 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主任 程振响;为教师职业生涯设计导航[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中国国际期货首席法律顾问、综合管理部总经理 杨熙东;责任,我们生存的方式[N];期货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泳红;职业生涯决策整合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郭艳娇;职业生涯考虑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辽宁大学;2011年

3 李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杨凡;员工就业能力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肖雅楠;职业生涯早期阶段员工离职倾向与管理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彭小虎;社会变迁中的小学教师生涯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史晓白;学习型组织与人力资本开发[D];苏州大学;2006年

8 蔡佩琼;第一份工作任期与客观性职涯成功之关系探讨[D];暨南大学;2009年

9 林长华;企业员工职业高原及其对工作绩效和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卢静;中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创新[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光军;山东省普通高校全过程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D];天津大学;2008年

2 李伟;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自我规划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慧;中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翔;论家庭对职业生涯的影响及平衡措施[D];广西大学;2005年

5 郭峪萍;天河区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方案的研究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祖天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阳忠;武汉石化知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管理[D];武汉大学;2005年

8 耿新跃;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周四根;青年科技人才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仲雯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究[D];青岛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9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29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d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