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14:02
高校是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前沿阵地,大学生“触网”的比例远远高于社会其它领域。互联网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为此,探讨和研究互连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以及采取相应教育对策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是摆在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在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迫切需要我们从思想认识、工作体制、条件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探讨和研究。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要求,比较全面、科学、合理地研究和探索出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以及对策,本文首先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触网”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情况、使用情况以及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和动机;其次,分析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明确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再次,针对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初步提出来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建议:建立健全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利用互联网,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最后,得出结论:第一,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成为影响其学习、生活、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因素。第二,互连网作为“双刃剑”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消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并给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面对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这种现代信息传播手段,采取相应对策,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学位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引 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1.2.1 研究目的、意义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第二章 ?? 大学生介入互联网的基本情况调查
2.1 互联网的起源与在中国的发展
2.1.1 互联网的起源
2.1.2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2.2 大学生“触网”情况调查
2.2.1 调查背景与目的
2.2.2 问卷的调查方法
2.2.3 问卷的调查内容
第三章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影响
3.1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分析
3.1.1 现代观念与西方话语霸权
3.1.2 交往的自由与虚拟世界的失落
3.1.3 求知途径拓展与“信息污染”
3.1.4 互助性的增强与道德责任感的淡化
3.1.5 自我实现的新空间与技术崇拜
3.2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要求
3.2.1 持之以恒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
3.2.2 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新型的人际关系
3.2.3 教育大学生正确辨别网络信息,合理利用网上资源
3.2.4 倡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
3.2.5 引导大学生把技术运用于合乎人类发展的正确途径上来
第四章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
4.1 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4.1.1 启示一:理论学习的新窗口
4.1.2 启示二:全面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的综合网站
4.2 建立健全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4.2.1 主动占领网络阵地
4.2.2 建设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4.2.3 健全校园网络管理体制
4.2.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4.2.5 加强领导,完善保障机制
4.2.6 建立全国联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体系
4.3 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方法
4.3.1 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
4.3.2 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相结合
4.3.3 网域防守与主动进攻相结合
4.3.4 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相结合
4.3.5 创建主题网站与向综合网站渗透相结合
第五章 结???论
附录: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声明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2830930
【学位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引 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1.2.1 研究目的、意义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第二章 ?? 大学生介入互联网的基本情况调查
2.1 互联网的起源与在中国的发展
2.1.1 互联网的起源
2.1.2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2.2 大学生“触网”情况调查
2.2.1 调查背景与目的
2.2.2 问卷的调查方法
2.2.3 问卷的调查内容
第三章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影响
3.1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分析
3.1.1 现代观念与西方话语霸权
3.1.2 交往的自由与虚拟世界的失落
3.1.3 求知途径拓展与“信息污染”
3.1.4 互助性的增强与道德责任感的淡化
3.1.5 自我实现的新空间与技术崇拜
3.2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要求
3.2.1 持之以恒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
3.2.2 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新型的人际关系
3.2.3 教育大学生正确辨别网络信息,合理利用网上资源
3.2.4 倡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
3.2.5 引导大学生把技术运用于合乎人类发展的正确途径上来
第四章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
4.1 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4.1.1 启示一:理论学习的新窗口
4.1.2 启示二:全面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的综合网站
4.2 建立健全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4.2.1 主动占领网络阵地
4.2.2 建设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4.2.3 健全校园网络管理体制
4.2.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4.2.5 加强领导,完善保障机制
4.2.6 建立全国联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体系
4.3 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方法
4.3.1 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
4.3.2 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相结合
4.3.3 网域防守与主动进攻相结合
4.3.4 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相结合
4.3.5 创建主题网站与向综合网站渗透相结合
第五章 结???论
附录: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声明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曾蓓;;浅谈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1年14期
2 胡颖;;浅谈互联网环境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J];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3 叶玲;;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9期
4 冷传明;;基于互联网络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学生主体性研究[J];中国报业;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春山;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文跃;网络低俗文化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荣姗珊;安徽高校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教育实践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姜丽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吴玉苹;以微博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0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3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