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主体性德育及其实施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目前国内有关主体性德育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 忽视人的主体性是传统德育的主要缺陷
一、 主体性德育及其基本特征
(一) 主体性德育的内涵
(二) 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特征
二、 高校实施主体性德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构建主体性德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
(二) 主体性德育的构建是提高德育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的需要
(三) 构建主体性德育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 实施主体性德育还是应对网络挑战的需要
三、 高校如何实施主体性德育
(一) 更新德育观念,以有利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
(二) 调适德育内容,以有利于教育对象主体的接受
(三) 创新德育方法,以有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展
(四) 优化德育过程,以有利于师生双方主体的积极参与
(五) 转换德育机制,以有利于主体性德育目标的实现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飞;;主体性德育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建构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7年14期
2 陈祥春;;关于实施主体性德育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8年11期
3 欧盛端;高校主体性德育构建的当代价值[J];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欧盛端;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1期
5 欧盛端;论高校主体性德育[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蒋广庭;论弘扬主体性德育[J];学习导报;2003年10期
7 王一春;;主体性德育的悖论与转换[J];教书育人;2009年15期
8 曾少玲;;中职学校主体性德育中坚持教师主导性地位的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9 王美漫;;中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内涵解析与行动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7年06期
10 袁仕云;;高中生主体性德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工教育;2012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袁晓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主体性德育学校[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2 陈君;;孔子的主体性德育思想及现实价值论析[A];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C];2011年
3 白先同;郭志峰;;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陈国清;;构建A·T·M的社团育人模式促进主体性德育发展[A];中国职协201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学校二等奖)[C];2016年
5 廖志红;;传承中华美德构建校本主体性德育的实践模式研究[A];让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第九卷)[C];2010年
6 陆赵华;;挖掘科技教育中的德育内涵构建主体性德育平台[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7 屈仕统;;主体性德育模式评价体系构建探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8 张金星;;探索主体性德育 促进山区学生健康成长——浅谈校长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第5卷)(续)[C];2014年
9 四川省通江县第二中学课题组;;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育人方法探索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 谢火辉;例谈语文课中的主体性德育方法[N];发展导报;2018年
2 李宝丰 宁日壮;主体性德育的途径和形式[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北京市十一学校 管杰;创新教育理念 提高德育实效[N];中华新闻报;2007年
4 记者单小书;快乐相伴师生 幸福溢满校园[N];抚顺日报;2011年
5 华北煤炭医学院 朱方成 张硕;把以人为本贯穿到高校德育中[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苏婷;为学生多创造一个发展的舞台[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白宏太;李金初:用整个的人生去证明[N];中国教师报;2015年
8 ;甲子花开 山水歌行[N];吉林日报;2010年
9 伍傅;更新德育理念[N];人民日报;2004年
10 ;一所学校之所以快速发展的理由[N];中国教育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盛端;论高校主体性德育及其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志远;美日学校主体性德育模式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倩;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4 王少荣;“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主体性德育的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皮延明;高中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叶稳安;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王磊;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耿少萍;道德“自我”观对“主体”观的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9 张金玲;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10 杜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主体性德育研究[D];延边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2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32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