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高校:范畴界定、评价指标与建设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00:15
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学校,节约型学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基。高等学校是学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节约型高校,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我国高校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浪费现象依然严重,突显三个问题:节约意识问题、资源管理问题和人才培养问题。在新的节约观及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在改革发展中必须走节约之路。建设节约型高校由此应运而生。 本文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节约型高校的内涵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节约型高校的内涵、目标与特征。由此为基础,尝试构建了节约型高校评价指标体系。其初步目标是,阐释高校现状问题,实施高校建设评价,预测高校发展趋势。最后,针对存在问题和节约型高校评价指标内容,参考国外相关建设模式的经验,提出了我国节约型高校建设的可选择模式:节约型校园文化模式、节约型资源管理模式及节约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对我国当前高校的节约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学位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G64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缘起
一、本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与相关研究综述
(一) 本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1. 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与不均衡
2. 对优质高校的强烈需求
3. 高校浪费表现及存在的核心问题
(二)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综述
1.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2.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三)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与方法
1.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3.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二、节约型高校的范畴界定、理论基础与实践驱动
(一) 节约型高校的内涵、目标与特征
1. 节约型高校的内涵
2. 节约型高校的目标
3. 节约型高校的基本特征
(二) 我国节约型高校的理论基础
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 循环经济理论
3. 教育思想理论
(三) 我国高校的“节约性”改革
1. 放权以提高效率(1985-)
2. 扩张以求规模效益(1993-)
3. 创新以提升质量(1999-)
三、我国节约型高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指标的概念、功能及权重的确定
1. 指标与指标体系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3. 评价指标权重及其确定方法
(二) 节约型高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 科学性与教育性原则
2. 完备性与独立性原则
3. 可测性与发展性原则
4. 超前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三) 节约型高校指标体系内容的构建
1. 节约型校园文化子系统
2. 节约型资源利用子系统
3. 节约型人才培养子系统
四、节约型高校模式建设的探索
(一) 节约型高校模式及其选择
1. 节约型高校模式的内涵
2. 我国节约型高校模式选择的动力机制
(二) 国外“节约型高校模式”及其启示
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2. 英国创新型大学模式
3. 澳大利亚校本模式
4. 印度开放大学模式
5. 韩国高校质量模式
(三) 我国建设节约型高校的可选择模式及其分析
1. 节约型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
2. 节约型高校的资源管理模式
3. 节约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论著、从事科研及获奖情况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3742
【学位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G64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缘起
一、本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与相关研究综述
(一) 本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1. 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与不均衡
2. 对优质高校的强烈需求
3. 高校浪费表现及存在的核心问题
(二)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综述
1.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2.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三)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与方法
1.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3.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二、节约型高校的范畴界定、理论基础与实践驱动
(一) 节约型高校的内涵、目标与特征
1. 节约型高校的内涵
2. 节约型高校的目标
3. 节约型高校的基本特征
(二) 我国节约型高校的理论基础
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 循环经济理论
3. 教育思想理论
(三) 我国高校的“节约性”改革
1. 放权以提高效率(1985-)
2. 扩张以求规模效益(1993-)
3. 创新以提升质量(1999-)
三、我国节约型高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指标的概念、功能及权重的确定
1. 指标与指标体系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3. 评价指标权重及其确定方法
(二) 节约型高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 科学性与教育性原则
2. 完备性与独立性原则
3. 可测性与发展性原则
4. 超前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三) 节约型高校指标体系内容的构建
1. 节约型校园文化子系统
2. 节约型资源利用子系统
3. 节约型人才培养子系统
四、节约型高校模式建设的探索
(一) 节约型高校模式及其选择
1. 节约型高校模式的内涵
2. 我国节约型高校模式选择的动力机制
(二) 国外“节约型高校模式”及其启示
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2. 英国创新型大学模式
3. 澳大利亚校本模式
4. 印度开放大学模式
5. 韩国高校质量模式
(三) 我国建设节约型高校的可选择模式及其分析
1. 节约型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
2. 节约型高校的资源管理模式
3. 节约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论著、从事科研及获奖情况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卫军;高校能源效率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3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5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