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的筹措与运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00:3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无论从质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公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但是随着学生规模的剧增,他们却常常陷入教育经费捉襟见肘的困境。在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现状下,各公立高校开始寻求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其中社会捐赠作为渠道之一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本文即是对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的筹措和运作机制的研究。 第一大部分是研究背景介绍。首先简述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主要包括发展概况和相关政策两方面;然后分别从经济学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的角度论述现时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客观必然性。 第二大部分是对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宏观环境的分析,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公立高校的社会捐赠发展刚刚起步,从筹措到运作都处于摸索阶段,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外部经验,而美国在高校筹措社会捐赠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其发展社会捐赠的宏观环境的分析是借鉴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美两国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各主要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政治、文化等非正式约束方面的研究,二是法律、政策等正式约束方面的研究,以找出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优势和劣势。 在此基础之上,第三大部分是对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筹措主体的微观运作机制的探讨,包括筹措和使用两方面。首先从筹措功能的角度出发,按照管理学理论分析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筹措主体的微观运作体系;然后对捐赠使用的方式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找出目前我国公立高校在社会捐赠的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并探寻了解决的办法。 结论部分将总结研究成果,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展望。
【学位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G64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的中外比较
1.3 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难点
1.3.2 研究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发展概述
2.1 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的发展历史
2.1.1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的发展状况
2.1.2 解放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的发展状况
2.1.3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的发展状况
2.2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的发展现状
第3章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客观必然性
3.1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3.1.1 公共产品理论
3.1.2 我国公立高等教育的性质
3.1.3 我国公立高等教育有效供给的途径
3.2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现实条件
3.2.1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经济基础
3.2.2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社会需求
第4章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非正式约束
4.1 政治经济体制对高校社会捐赠的影响
4.1.1 美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对高校社会捐赠的影响
4.1.2 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对高校社会捐赠的影响
4.2 捐赠文化
4.2.1 美国高等教育的捐赠文化
4.2.2 我国高等教育的捐赠文化
4.3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非正式约束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4.3.1 中美比较结论
4.3.2 问题综述
4.3.3 政策建议
第5章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正式约束
5.1 筹措主体的设立制度
5.1.1 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筹措主体的设立制度
5.1.2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筹措主体的设立制度
5.2 税收优惠政策
5.2.1 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的税收优惠
5.2.2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的税收优惠
5.3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正式约束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5.3.1 中美比较结论
5.3.2 问题综述
5.3.3 政策建议
第6章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筹措主体的微观运作
6.1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的筹措
6.1.1 筹措计划的制定
6.1.2 筹措主体的组织结构
6.1.3 筹措主体的领导机制
6.1.4 筹措主体的控制方式
6.2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的使用
6.2.1 影响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使用的因素
6.2.2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的使用方式
6.2.3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资金的保值增值
6.3 有关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筹措主体微观运作的建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存在的问题
7.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已发表论文:
参与研究课题: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5197
【学位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G64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的中外比较
1.3 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难点
1.3.2 研究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发展概述
2.1 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的发展历史
2.1.1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的发展状况
2.1.2 解放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的发展状况
2.1.3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的发展状况
2.2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的发展现状
第3章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客观必然性
3.1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3.1.1 公共产品理论
3.1.2 我国公立高等教育的性质
3.1.3 我国公立高等教育有效供给的途径
3.2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现实条件
3.2.1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经济基础
3.2.2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社会需求
第4章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非正式约束
4.1 政治经济体制对高校社会捐赠的影响
4.1.1 美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对高校社会捐赠的影响
4.1.2 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对高校社会捐赠的影响
4.2 捐赠文化
4.2.1 美国高等教育的捐赠文化
4.2.2 我国高等教育的捐赠文化
4.3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非正式约束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4.3.1 中美比较结论
4.3.2 问题综述
4.3.3 政策建议
第5章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的正式约束
5.1 筹措主体的设立制度
5.1.1 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筹措主体的设立制度
5.1.2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筹措主体的设立制度
5.2 税收优惠政策
5.2.1 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的税收优惠
5.2.2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的税收优惠
5.3 我国公立高校发展社会捐赠正式约束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5.3.1 中美比较结论
5.3.2 问题综述
5.3.3 政策建议
第6章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筹措主体的微观运作
6.1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的筹措
6.1.1 筹措计划的制定
6.1.2 筹措主体的组织结构
6.1.3 筹措主体的领导机制
6.1.4 筹措主体的控制方式
6.2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的使用
6.2.1 影响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使用的因素
6.2.2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的使用方式
6.2.3 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资金的保值增值
6.3 有关我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筹措主体微观运作的建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存在的问题
7.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已发表论文:
参与研究课题: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旭峰;我国教育捐赠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向燕;美国大学筹款公共关系[D];暨南大学;2012年
2 罗立和;康奈尔大学社会捐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5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5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