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

发布时间:2020-10-25 02:1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该工程要求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的合力理论为指导,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为基础,运用现代系统思维方法,从领导科学、管理科学的视角系统、深入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内涵、结构、形成机制和规律等问题,无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依照以上思路展开研究,全文共分成如下三部分八个专题。 第一部分:基本依据方面的研究。探讨基本依据,本文着眼于三方面:即客观依据、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第一章,侧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客观依据进行探讨;第二章,侧重合力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力图通过对中西方合力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历史发掘,梳理教育合力思想与实践发展的脉络,拓展合力研究的视野和空间;第三章,侧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理论依据的探讨,力图通过探讨合力论的系统思维之根源,进一步探讨合力论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该部分主要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内涵、结构、功能、形成机制、规律、评价体系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其中,第四章着重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内涵、结构与功能;第五章着重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形成的机制与规律;第六章着重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评价的标准与体系。 第三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实际运用方面的研究。其中第七章着重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对策。第八章着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实证研究。
【学位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G641
【部分图文】:

示意图,三维结构,示意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主主体体 体主体体 客客体体体}客体 体图4一5主客体间交互作用示意图标控制目运行过程图4一6三维结构示意图息孤岛”以及忽视人的主体地位等所导致的缺点,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目标出发,笔者尝试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系统的三维结构。运行过程维、目标控制维、主体(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观)交往互动维。如图4一6所示。在三维结构图中,运行过程维表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开始到结束的基本过程(当然是理想化的),由目标系统、主体系统、介体系统、客体系统、行为效果系统组成的全过程。如图4一1所示。其中伴有环境干扰及补偿、主体客体的互动及行为效果的反馈系统,其主轴是主体根据社会需求的目标,选择合适的介体(教育内容、方法和条件)共同作用于客体(大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李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大学生英雄模范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2 康胜;;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机结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10期

3 钟秀利;杨瑞虹;;以人为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导报;2008年12期

4 黄海;;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意蕴[J];教育与职业;2008年05期

5 王飞;;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沈雪妹;钱宇平;;化有形于无形: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化教育探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唐邦勤;周平;;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中的作用及其发挥[J];商场现代化;2009年33期

8 李晓梅;;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3期

9 黄可;刘梦;;基于创业教育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前沿;2010年02期

10 倪海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3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4 孙树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蒋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丽雷;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小龙;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孟微微;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5 韩晓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马骥;以人为本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7 汤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8 王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范禀辉;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10 杨淑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5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55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c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