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04:31
中国近代工程教育始于清末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各类西式学堂,经过140多年尤其是新中国建国以来6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工程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无论在校生规模或毕业生数都高居世界第一位。本科工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就了大量工程科技人才,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工程科技人才就业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才的结构和质量规格均无法满足社会和产业界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全球化、创新经济、工程复杂性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给我国的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越来越表现出不适应性。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在工程实践能力、人文情怀、可持续发展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等方面尤为欠缺。 实践是工程的灵魂,造成工程科技人才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实践教学不足。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大学四年是参与工程实践、形成工程思维、获得工程经验的最好机会。令人遗憾的是,实践教学作为工程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得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实践教学始终是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在工程教育研究领域,研究者对实践教学的关注较少,更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对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开展系统研究,有助于为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和现实的依据;有助于工科高校教学管理者和工程专业的教师重新认识工程教育,甚至转变看待实践教学的视角;关于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建议,也能对一些具体问题起到指导的作用。另外,关于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标准的探讨,以及为重构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方法提供的相应的理论解释,对于高等工程教育理论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总结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梳理实践教学的理念,构建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标准。在此基础上,更新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立足于工程教育的时代要求,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五个方面,对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从传统文化、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资源投入等方面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期为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第二部分从工程的本质、二十一世纪的工程环境和教育基本理论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本科工程教育的实践教学理念。第三部分从标准的内涵与外延出发,分析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之间的关系,比较了美国、欧洲及我国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标准制订的背景和内容,提出了我国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修订及工程教育改革的建议。第四部分对本科工程教育实践课程设置的历史情况作了回顾和分析,审视了当前本科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提供了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第五部分对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方法作了研究,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方式,符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和综合素质形成的逻辑。在很大程度上,它沟通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文化的变革。最后,本文以“基于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和“基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跨文化合作学习”两个真实的实践教学改革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说明。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G642.0;TB-4
【部分图文】:
由“做”而得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凭书的收获,不如看书同时做笔记的收获大。学理科的要做实验,学工程的要进灵感来临才开始一件事情,“行动总会产做中学”,不仅仅是单纯动手能力和实际、查找资料以及思维能力、运用知识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产学合作、基于调做中学、做中探究的理念,也是现今
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们都注重学生基本求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这迫切要求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从“知识导向导向型”与“实践导向型”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相应工程专业领域中从业的基本能力和素养际、毕业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于整合性的课程体系设计,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具有两个主要统课程体系的主题内容之间很难建立联系,而跨学科的联系则将学生对于人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跨文化能力的学习,整合到传统课程体系结构中。查表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同时,大学期间实践教学环节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见图 5-1),实践教学的安排比较零散,教学环节之间缺乏沟,金工实习、电工实习、附属在课程里的实验及课程设计等都于学生能力培养的。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5463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G642.0;TB-4
【部分图文】:
由“做”而得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凭书的收获,不如看书同时做笔记的收获大。学理科的要做实验,学工程的要进灵感来临才开始一件事情,“行动总会产做中学”,不仅仅是单纯动手能力和实际、查找资料以及思维能力、运用知识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产学合作、基于调做中学、做中探究的理念,也是现今
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们都注重学生基本求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这迫切要求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从“知识导向导向型”与“实践导向型”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相应工程专业领域中从业的基本能力和素养际、毕业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于整合性的课程体系设计,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具有两个主要统课程体系的主题内容之间很难建立联系,而跨学科的联系则将学生对于人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跨文化能力的学习,整合到传统课程体系结构中。查表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同时,大学期间实践教学环节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见图 5-1),实践教学的安排比较零散,教学环节之间缺乏沟,金工实习、电工实习、附属在课程里的实验及课程设计等都于学生能力培养的。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兴宇;;高职高专工业微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14期
2 杜号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J];时代教育;2013年23期
3 许晓东;卞良;;本科工程教育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4 景颖;吴亮亮;李智森;刘欢;;高校微型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14期
5 郭冬岩;申志永;袁素娟;;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年02期
6 张而耕;朱州;;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年10期
7 王会峰;周熙伟;关丽敏;汪贵平;雷旭;武奇生;王晓艳;;基于“卓越计划”的低年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11期
8 孟凡宇;黄健宇;;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11期
9 赵娟;郝国成;余志华;;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年03期
10 喻丽华;张富贵;何玲;吴雪梅;吕敬堂;张龙;;专业课带动融合式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羽佳;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就业能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55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5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