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管理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5 20:14
本文从过程的定义出发,较系统地阐述了过程管理的内涵和方法,并将过程管理的理论应用到质量质心及转动惯量测量的实验教学中,建立该实验的过程管理框架,并利用此框架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监测;通过对各监控点收集数据的统计分析考察和验证试验设备设计的合理性、运行的可靠性和试验结果准确性;发现并解决试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从而保证试验的正常开出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学位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G642.423
【文章目录】:
1 引言
1.1 什么是过程?
1.2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
1.3 过程管理方法
1.4 过程管理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 过程和过程管理
2.1 过程
2.1.1 过程的定义
2.1.2 过程的特点
2.1.3 过程的结果
2.1.4 过程的分类
2.1.5 过程的控制
2.1.6 过程能力指数
2.2 过程管理方法
2.2.1 朱兰三部曲
2.2.2 PDCA循环
2.2.3 质量杠杆
2.3 过程的管理
2.4 过程管理的基本措施
2.5 过程管理在质量质心及转动惯量实验中的应用
3 实验系统组成
3.1 实验资源到位情况
3.2 实验组成
3.2.1 质量质心测量的实验系统组成
3.2.2 转动惯量实验的系统组成
3.2.2.1 扭摆式赤道转动惯量测试仪
3.2.2.2 立式扭摆极转动惯量测试仪
4 实验过程管理模拟框架
4.1 实验过程监控点的设置
4.1.1 质量质心测试试验的监控点
4.1.1.1 质量质心测试试验的输入监控点
4.1.1.2 质量质心测试实验的监控点
4.1.1.3 质量质心测试实验的输出监控点
4.1.2 转动惯量实验的监控点
4.1.2.1 转动惯量试验的输入监控点
4.1.2.2 转动惯量试验的监控点
4.1.2.3 转动惯量试验的输出监控点
4.2 实验的PDCA循环模型
4.2.1 P(plan)计划阶段
4.2.2 D(Do)实施阶段
4.2.3 C(Check)检查阶段
4.2.4 A(Action)处理阶段
4.3 质量质心及转动惯量实验过程管理模拟框架
5 实验数据的收集
5.1 初始标定数据
5.2 质量质心测试实验:传感器输出数据
5.3 转动惯量测试实验:待测物的扭振周期及转动惯量平均值输出数据
5.3.1 赤道转动惯量测量
5.3.1.1 标准块的扭振周期及平均赤道转动惯量数据(检验)
5.3.1.2 待测物Ⅰ的扭振周期和赤道转动惯量数据
5.3.2 极转动惯量测量
5.3.2.1 标准块的扭振周期及平均极转动惯量数据(检验)
5.3.2.2 待测物Ⅱ的扭振周期和极转动惯量数据
6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6.1 待测物Ⅰ的扭振周期和赤道转动惯量数据的分析
6.1.1 回归分析和相关性检验
6.1.1.1 作散布图(相关图)
6.1.1.2 列表计算回归直线
6.1.1.3 相关分析
6.1.2 直方图和总体分布的正态性检验
6.1.2.1 制作直方图
6.1.2.2 偏峰度检验
6.1.2.3 过程能力分析
6.1.2.4 过程达标率q
6.2 待测物Ⅱ的扭振周期和极转动惯量数据的分析
6.2.1 过程质量的影响分析
6.2.1.1 作散布图(相关图)
6.2.1.2 均值和方差分析
6.2.1.3 过程的5M1E分析
6.2.2 第三次实验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
6.2.2.1 回归方程的建立
6.2.2.2 回归直线的方差分析
6.2.2.3 极转动惯量J的预测区间
6.2.2.4 正态总体的标准差检验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85162
【学位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G642.423
【文章目录】:
1 引言
1.1 什么是过程?
1.2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
1.3 过程管理方法
1.4 过程管理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 过程和过程管理
2.1 过程
2.1.1 过程的定义
2.1.2 过程的特点
2.1.3 过程的结果
2.1.4 过程的分类
2.1.5 过程的控制
2.1.6 过程能力指数
2.2 过程管理方法
2.2.1 朱兰三部曲
2.2.2 PDCA循环
2.2.3 质量杠杆
2.3 过程的管理
2.4 过程管理的基本措施
2.5 过程管理在质量质心及转动惯量实验中的应用
3 实验系统组成
3.1 实验资源到位情况
3.2 实验组成
3.2.1 质量质心测量的实验系统组成
3.2.2 转动惯量实验的系统组成
3.2.2.1 扭摆式赤道转动惯量测试仪
3.2.2.2 立式扭摆极转动惯量测试仪
4 实验过程管理模拟框架
4.1 实验过程监控点的设置
4.1.1 质量质心测试试验的监控点
4.1.1.1 质量质心测试试验的输入监控点
4.1.1.2 质量质心测试实验的监控点
4.1.1.3 质量质心测试实验的输出监控点
4.1.2 转动惯量实验的监控点
4.1.2.1 转动惯量试验的输入监控点
4.1.2.2 转动惯量试验的监控点
4.1.2.3 转动惯量试验的输出监控点
4.2 实验的PDCA循环模型
4.2.1 P(plan)计划阶段
4.2.2 D(Do)实施阶段
4.2.3 C(Check)检查阶段
4.2.4 A(Action)处理阶段
4.3 质量质心及转动惯量实验过程管理模拟框架
5 实验数据的收集
5.1 初始标定数据
5.2 质量质心测试实验:传感器输出数据
5.3 转动惯量测试实验:待测物的扭振周期及转动惯量平均值输出数据
5.3.1 赤道转动惯量测量
5.3.1.1 标准块的扭振周期及平均赤道转动惯量数据(检验)
5.3.1.2 待测物Ⅰ的扭振周期和赤道转动惯量数据
5.3.2 极转动惯量测量
5.3.2.1 标准块的扭振周期及平均极转动惯量数据(检验)
5.3.2.2 待测物Ⅱ的扭振周期和极转动惯量数据
6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6.1 待测物Ⅰ的扭振周期和赤道转动惯量数据的分析
6.1.1 回归分析和相关性检验
6.1.1.1 作散布图(相关图)
6.1.1.2 列表计算回归直线
6.1.1.3 相关分析
6.1.2 直方图和总体分布的正态性检验
6.1.2.1 制作直方图
6.1.2.2 偏峰度检验
6.1.2.3 过程能力分析
6.1.2.4 过程达标率q
6.2 待测物Ⅱ的扭振周期和极转动惯量数据的分析
6.2.1 过程质量的影响分析
6.2.1.1 作散布图(相关图)
6.2.1.2 均值和方差分析
6.2.1.3 过程的5M1E分析
6.2.2 第三次实验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
6.2.2.1 回归方程的建立
6.2.2.2 回归直线的方差分析
6.2.2.3 极转动惯量J的预测区间
6.2.2.4 正态总体的标准差检验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霞,韩之俊,王雪荣;过程管理方法在测量试验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郭金良;张娜;刘军;;高校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环节调查与分析[J];实验室科学;200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金玲;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85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8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