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20-11-15 21:51
   新时期,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强烈的冲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方面出现许多问题,呈现出务实性、多层次性,这将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很大影响。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作指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进行了一些探讨。 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内涵及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第三部分,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内涵
    (二) 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二、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成因分析
三、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一) 明确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目标
    (二) 完善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三) 改进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法
    (四) 优化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永苹;;论大学生的社会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2 李清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6期

3 吴学东;;用十七大精神引领大学生成长[J];教育与职业;2008年33期

4 李芳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6期

5 张丽艳;唐振才;;对大学生加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李小元;;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张丽艳;赵彦生;;对大学生加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1期

8 王建州;;建设高校大学生廉洁修身文化的重要意义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0期

9 薛健飞;赵洁;;反腐剧对当代大学生反腐创廉建设的影响[J];山东文学;2009年11期

10 李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迷失与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平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7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8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红伟;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崇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蔡继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4 耿建峰;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卫一;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9 赵静;信息商及其测度——以300名大学生测试为例[D];四川大学;2004年

10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85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85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5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