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学分制的结构分析及实施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9 16:50
现代学分制诞生一百多年来,已被公认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一项新型教学管理制度。完全学分制承认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赋予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乃至上课时间,修业年限(当然也是有一定限制的)的权力。它比其他教学管理制度更先天地意识到了全面发展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一项权利,这是一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实现,是对学生自由和人权的充分尊重,也是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尊重。对学分制进行结构分析,并提供实施策略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完全学分制之“完全”在形式上表现为三点,即学分衡量制(以学分来衡量学生的成绩,作为毕业标准)、学分计费制(按照学生修习的学分来收取学费)、学分互换制(学分可在不同学校之间得到承认,进行互换),这些在论文中都有具体体现。完全学分制在结构上则表现为五个密不可分的部分:选修制、导师制、自主学习、教考分离和弹性学制。从结构的观点来解析完全学分制是一个新的视角,研究完全学分制的结构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也正是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所在。笔者在对完全学分制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的六条建议性策略:(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丰富高校...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研究的依据
1.2 学分制相关概念的分析
1.3 问题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完全学分制的结构分析
2.1 完全学分制课程分析
2.2 完全学分制的导师队伍分析
2.3 完全学分制的学习方式分析
2.4 完全学分制的成绩测评
2.5 完全学分制的学制分析
第三章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策略
3.1 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3 丰富高校课程
3.4 流通学分—互认、互换
3.5 开发完全学分制信息管理系统
3.6 完善基础设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洲学分转换系统与俄罗斯高校的学分制改革[J]. 李春生,时月芹. 比较教育研究. 2006(04)
[2]完善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的思考[J]. 张凤霞,杨欢,王春年. 经济与管理. 2006(03)
[3]完全学分制的十大特征分析[J]. 张韵君. 教书育人. 2005(S6)
[4]中外大学课程编制的比较与启示[J]. 潘耀芳.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10)
[5]“完全学分制”完全吗?[J]. 张家. 当代教育论坛. 2005(19)
[6]“学分银行”的信贷运行机理解读[J]. 熊惠平. 职业技术教育. 2005(25)
[7]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全面推行完全学分制[J]. 韩泉. 绥化学院学报. 2005(04)
[8]关于实施弹性学制与学分制的实践探索[J]. 李文利. 职业教育研究. 2005(08)
[9]从默会知识的视角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J]. 简世德,邹树梁. 湖北社会科学. 2005(07)
[10]关于本科生导师制中“导”的思考[J]. 陈尔奎,潘庭龙.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5(02)
硕士论文
[1]美国高校学分制发展历程考察[D]. 高迎爽.河北大学 2005
[2]弹性学制条件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应对方略[D]. 黄自力.华中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87355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研究的依据
1.2 学分制相关概念的分析
1.3 问题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完全学分制的结构分析
2.1 完全学分制课程分析
2.2 完全学分制的导师队伍分析
2.3 完全学分制的学习方式分析
2.4 完全学分制的成绩测评
2.5 完全学分制的学制分析
第三章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策略
3.1 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3 丰富高校课程
3.4 流通学分—互认、互换
3.5 开发完全学分制信息管理系统
3.6 完善基础设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洲学分转换系统与俄罗斯高校的学分制改革[J]. 李春生,时月芹. 比较教育研究. 2006(04)
[2]完善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的思考[J]. 张凤霞,杨欢,王春年. 经济与管理. 2006(03)
[3]完全学分制的十大特征分析[J]. 张韵君. 教书育人. 2005(S6)
[4]中外大学课程编制的比较与启示[J]. 潘耀芳.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10)
[5]“完全学分制”完全吗?[J]. 张家. 当代教育论坛. 2005(19)
[6]“学分银行”的信贷运行机理解读[J]. 熊惠平. 职业技术教育. 2005(25)
[7]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全面推行完全学分制[J]. 韩泉. 绥化学院学报. 2005(04)
[8]关于实施弹性学制与学分制的实践探索[J]. 李文利. 职业教育研究. 2005(08)
[9]从默会知识的视角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J]. 简世德,邹树梁. 湖北社会科学. 2005(07)
[10]关于本科生导师制中“导”的思考[J]. 陈尔奎,潘庭龙.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5(02)
硕士论文
[1]美国高校学分制发展历程考察[D]. 高迎爽.河北大学 2005
[2]弹性学制条件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应对方略[D]. 黄自力.华中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87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87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