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现代课程理念背景下大学师生的主体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0 23:49
  在大学教育的各个影响因素中,大学课程是最具实质性的教育影响者,是教与学的中介和桥梁,没有课程,教师和学生将无所适从,没有课程,也就没有教学。学校正是通过课程,才培养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各级各类的人才。可见,课程是社会通过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因此,如何将课程改造成为最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最适合师生这两大主体的模式也变得至关重要。大学教育,说到底是以培养人为目的的,而且我们所持的培养观念已不是以往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单向培养理念。而是要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基础上,实现共同成才,共同发展,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交互作用,打破传统权威与束缚的开放的人才培养观念。 要想使师生真正参与到课程中来就必须首先树立新型的课程理念,笔者提出了“现代课程理念”,以自己粗浅的认识勾画出了一个新型课程理念的蓝图,在对大学课程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挖掘大学教师和学生发挥主体性的空间,把建构主义课程理念和典型的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融合并把握其逻辑上的内部联系和共性,通过对其间包含什么样的课程知识的展开,分析指出传统课程理念与现代课程理念的区别之处,以及在...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1 现代课程理念的两大流派
    1.1 课程观的历史擅变
    1.2 建构主义理论
    1.3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1.3.1 建构主义课程目标
        1.3.2 建构主义课程内容
    1.4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1.4.1 后现代主义课程目标
        1.4.2 后现代主义课程内容
        1.4.3 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评价
        1.4.4 多尔的观点
    1.5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冲突与融合
2 现代课程理念中的知识观
    2.1 知识观及分析路径
        2.1.1 知识的价值观
        2.1.2 知识的生成观
        2.1.3 知识的形态观
    2.2 知识观与课程
        2.2.1 知识观的历时问题
        2.2.2 课程知识观
            2.2.2.1 课程与知识的关系
        2.2.3 现代知识观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教育危机
            2.2.3.1 现代知识观的基本特征
            2.2.3.2 现代知识观的解构与后现代知识观的建构
            2.2.3.3 后现代知识观对课程设计变革的要求
    2.3 课程知识
    2.4 新的课程知识观下,大学课程改革的途径探讨
3 现代课程知识观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3.1 “大学课程”的内涵解读
    3.2 现代知识观背景下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
        3.2.1 转换大学课程理念
        3.2.2 现代知识观背景下的大学师生
        3.2.3 重塑新的教学过程观
        3.2.4 在大学课程里教师的角色类型和所需能力
4 现代课程理念下大学师生的主体性探讨
    4.1 课程的展现过程是体现师生主体性的交互的动态过程
    4.2 主体及主体性理论
        4.2.1 主体的含义及特点
        4.2.2 主体性界说
    4.3 主体间性界说
    4.4 对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关系的梳理
    4.5 大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形式
    4.6 大学教师主体性的表现形式
    4.7 以主体参与为本位的课程
    4.8 主体参与蕴含现代课程的重要理念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990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90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b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