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论新时期高校德育实践

发布时间:2021-01-29 08:33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要求等,都给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学校德育在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德育首位。但目前高校德育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严重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突出表现为“三重三轻”、“三个不适应”,即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校外教育;不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些表现集其一点,就是指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不平衡,即较多地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对学生道德实践的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集体活动的机会较少,也就难以提高道德评判和道德实践能力,甚至导致知行不一,最终导致德育效果不能切实落实到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的培养上。因此,高校应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心理特征、兴趣、情感的需求,变封闭为开放,不断拓展教育载体,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以利于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收和内化,帮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德育实践的内涵和意义
    (一) 高校德育实践的内涵
    (二) 高校德育实践的意义
二、德育实践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一) 德育实践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众多教育家思想家把道德本质看作实践
        3、我国古代教育以道德教育为核心,有丰富的德育理论和实践
        4、当前国际教育学心理学界的有关研究成果
    (二) 德育实践的现实依据
三、进一步加强德育实践工作的对策
    (一)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德育实践载体
        1、以宿舍阵地建设为抓手,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化理论学习效果
        3、发挥网络优势,创新传统德育实践形式
    (二) 建立高质量的专兼职结合的德育工作干部队伍
        1、应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道德修养
        2、应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
        3、应具备全方位、多层面的综合工作能力
    (三) 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保障
        1、牢固确立从严治校、严格管理的指导思想,建立良好的校风
        2、创造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制度环境
        3、严格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建设实施素质教育的学生管理机制
    (四) 建立德育实践考核激励机制
        1、坚持“以人为本”的激励原则
        2、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激励机制有法可依
        3、加强道德回报和救助制度建设,降低道德行为主体践履德行的成本
        4、建立合理有序的德行评价机制
    (五) 建立全方位的德育实践工作体系
        1、德育主客体相互作用
        2、注重德育生活化
        3、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实践铺垫基础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践性德育”初探[J]. 宫麟丰.  中国农业教育. 2006(02)
[2]探索以人为本的德育实践[J]. 周宏岩.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3]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 黄骏.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4]儒家修养论与基督教修行论的比较研究[J]. 叶蓬.  孔子研究. 2001(04)
[5]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J]. 袁锐锷.  学术研究. 2000(05)
[6]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J]. 戚万学.  教育研究. 1999(06)



本文编号:3006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006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5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