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教学有效性及其促进策略——从教师教的角度

发布时间:2021-04-26 20:46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学有效性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关乎教学成败的关键。高校教学有效性,从教师教的角度理解,是指高校教师在不断建构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尽可能专业化的教学行为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取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高校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特征是学生投入学习过程、体现专业深度、具有创造欲望、师生互动与交流、形成反思习惯。高校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是学习者主体性发挥和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的过程。从教师教的角度描述高校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师专业化成熟程度、教学过程设计理念、教学技能技巧和教学行为风格。以高校教学有效性的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对高校教学有效性的实证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有效性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学生个体缺乏关注,缺乏反思性教学,缺乏多样化教学手段,缺乏创新主导的行为风格。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条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如下:积极关注学生个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反思教师教学行为,不断建构新的教学理念;加强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技能技巧;培植自由探索土壤,鼓励创新主导的教学风格...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校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2.1 高校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2.2 高校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2.2.1 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2.2.2 体现专业深度
        2.2.3 具有创造欲望
        2.2.4 师生互动交流
        2.2.5 形成反思习惯
第3章 高校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
    3.1 是学习者主体性发挥的过程
        3.1.1 是个体对信息加工改造的过程
        3.1.2 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
        3.1.3 是个体自由选择的过程
    3.2 是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的过程
        3.2.1 是创造和再造知识的过程
        3.2.2 是关注学习者的过程
        3.2.3 是不断研究师生活动的过程
        3.2.4 是实践并强化自己的教学方法的过程
        3.2.5 是加强与同伴合作的过程
第4章 高校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从教师教的角度
    4.1 影响高校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4.1.1 教师专业化成熟程度
        4.1.2 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理念
        4.1.3 教师教学技能技巧
        4.1.4 教师教学风格
    4.2 高校教学有效性的实证调查—以湖南大学为例
        4.2.1 教师教学专业化表现
        4.2.2 教师教学过程设计表现
        4.2.3 教师教学技能技巧表现
        4.2.4 教师教学风格表现
        4.2.5 结论分析:我国高校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第5章 高校教学有效性的促进策略
    5.1 积极关注学生个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5.1.1 混合分组
        5.1.2 个体责任
        5.1.3 积极互动
        5.1.4 平等参与
        5.1.5 小组自治
    5.2 反思教师教学行为,不断建构新的教学理念
        5.2.1 反思日志
        5.2.2 描述法
        5.2.3 行动研究
    5.3 加强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技能技巧
        5.3.1 讨论会
        5.3.2 学习引导
        5.3.3 使用学习档案
        5.3.4 体验式实践教学
    5.4 培植自由探索土壤,鼓励创新主导的教学风格
        5.4.1 宽松的教学环境
        5.4.2 鼓励学生思考
        5.4.3 尊重学生个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简论存在主义学生本位的教育思想[J]. 徐振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2]有效教学评价标准新探[J]. 关文信.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6(04)
[3]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朱浩亮,冀桐.  教学与管理. 2006(36)
[4]论教师的教学风格[J]. 张松德.  中国成人教育. 2006(12)
[5]论创新教育的课堂心理气氛营造的策略[J]. 陈文斌.  教育探索. 2006(12)
[6]行动研究:教师教科研的最佳路径[J]. 陈会昌.  河南教育. 2006(Z1)
[7]论大学教师的劳动特点[J]. 张柏清,孙泽文.  教育与职业. 2006(05)
[8]阿贝拉尔教学思想探究[J]. 李虹,林杰.  现代大学教育. 2005(06)
[9]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 张博,吕建民.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 2005(10)
[10]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 龙宝新,陈晓端.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04)

硕士论文
[1]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 陈汝平.重庆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62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62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c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