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网络化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哲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4-27 07:35
  互联网在打破人类交往时空距离,重塑人类生存方式,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创造一个全新大舞台的同时,也因为其自身固有的缺欠和漏洞,带给社会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因而不可避免地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高等院校作为全社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场所,大学生作为与网络接触最紧密的群体,决定了他们既是互联网的受益者,又是互联网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受害者。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互联网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占领网络阵地,正面创新高校德育工作,这是我们在新世纪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在理论上深化对网络德育工作规律的研究;在实践上勇于探索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以创新的精神开创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本文在对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哲学视角反思、呼唤高校德育工作创新,提出创新大学德育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并对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引言
第一章 德育的哲学界说
    一、哲学与人的德行修养
    二、德育本质的哲学研究
    三、德育价值的前题性分析
    四、德育的本质内涵
第二章 网络时代我国高校德育现状扫瞄
    一、大学生利用网络现象的调查分析
    二、网络时代高校德育面临的新问题
第三章 网络时代德育的哲学反思
    一、传统德育的滞后与缺脱
    二、创新网络时代大学德育工作的着力点
第四章 网络化时代德育工作的前景展望
    一、回归时代要求,树立“人本化”德育观念
    二、彰显时代特色,引导“人性化”德育走向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 杨名刚.  教育探索. 2004(08)
[2]论大学德育创新[J]. 田建国.  现代大学教育. 2004(03)
[3]高校德育主体教育模式基本特征探析[J]. 韩美兰,吴俊清.  中国高教研究. 2004(05)
[4]以学生为本——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J]. 张安强.  中国高教研究. 2004(01)
[5]论人性化教育[J]. 吴天武.  教育探索. 2004(01)
[6]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思考[J]. 袁翔珠.  经济师. 2002(09)
[7]德育新模式:德育环境化[J]. 黄建榕,刘社欣,冯小宁.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5)
[8]从哲学解释学到实践哲学——试析伽达默尔哲学思想的第二次转型[J]. 陈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9]近十年来德育思想现代化的进展[J]. 班华.  教育研究. 1999(02)



本文编号:3163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63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0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