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性科学教育课程的设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8 08:18
本文首先总结了世界性教育的发展经验,并针对我国大学性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开展性教育应设置专门的性教育课程,并编制相应的课程纲要。鉴于人们对性教育的理解莫衷一是,本文从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对大学性科学教育的概念作了界定。并依据性科学教育的性质,提出应将性科学教育设置为公共必修课程《性科学》。然后对其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在明确了性科学教育课程的地位后,本文对构建大学《性科学》课程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主要包括提出课程设计的方案和具体设计两个部分:提出课程设计的方案。首先阐述了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并以课程编制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课程设计作为本文研究重点。在阐明课程设计的基础与途径后,提出了大学《性科学》的设计方案:以目标模式为基本框架,汲取过程模式强调的课程设计主张。课程纲要由“课程的性质与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说明与建议”四个部分构成。大学《性科学》课程的设计。首先阐述了该门课程的性质和理念。然后从学生、社会和性科学三方面选择课程目标,确立了由一个总目标和四个分目标(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与责任)构成的课程目标体系。接着,根据课程目标构建课程内容。七个模块的课程内容...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世界性教育概况及其对我国大学性教育的启示
1.1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性教育
1.1.1 发达国家和地区性教育的基本情况
1.1.1.1 瑞典的性教育
1.1.1.2 美国的性教育
1.1.1.3 日本的性教育
1.1.1.4 台湾的性教育
1.1.2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性教育经验
1.2 我国的性教育发展概况
1.2.1 我国性教育的历史发展
1.2.2 国内大学性教育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1.3 世界经验对我国高校性教育的启示
2 我国大学性科学课程的设置研究
2.1 大学性科学教育的含义
2.1.1 人们对性教育的不同理解
2.1.2 大学性科学教育的概念界定
2.2 大学性科学课程的设置
2.2.1 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
2.2.2 性科学课程在高校课程结构中的位置
2.2.3 大学公共必修课程《性科学》的组织模式
2.3 设置大学《性科学》公共必修课程的必要性
2.3.1 大学《性科学》的价值
2.3.2 高校大学生面对严峻的“性”挑战
2.3.3 “课程”是大学性科学教育的载体
3 大学《性科学》课程编制的理论基础
3.1 课程的编制原理
3.1.1 课程编制的结构
3.1.2 课程编制的过程
3.2 大学《性科学》课程设计的理论研究
3.2.1 大学《性科学》课程设计的基础与途径
3.2.2 大学《性科学》课程的设计思路
3.2.2.1 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
3.2.2.2 大学《性科学》的课程设计模式
3.2.3 大学《性科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4 大学公共必修课程《性科学》的设计研究
4.1 大学《性科学》课程的性质与理念
4.1.1 大学《性科学》课程的性质
4.1.2 大学《性科学》课程的理念
4.2 课程目标研究
4.2.1 大学性科学教育的目标
4.2.2 课程目标的确立
4.2.2.1 课程目标的来源
4.2.2.2 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4.2.3 《性科学》的课程目标层次
4.3 课程内容研究
4.3.1 大学《性科学》课程的内容
4.3.2 《性科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及其结构(图13)
4.4 课程实施的说明与建议
4.4.1 《性科学》课程实施的途径
4.4.2 《性科学》的教学方法
4.4.3 《性科学》的评价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青少年性犯罪的原因及对策[J]. 马伟,王慧.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03)
[2]大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的研究[J]. 孙卫华,靳秀兰. 洛阳大学学报. 2005(01)
[3]试论以权利为导向的青少年性教育[J]. 过保录.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4]青春期学生家长的性知识及其对性教育态度的调查[J]. 严光伟. 中国校医. 2005(01)
[5]国内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 张枫. 中国性科学. 2005(02)
[6]青春期性安全教育浅谈[J]. 孙来成. 中学生物学. 2005(02)
[7]学校如何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J]. 陈晶琦. 中国学校卫生. 2005(01)
[8]国际青春期性教育模式概述[J]. 叶金辉,李文虎,雷良忻. 广西社会科学. 2004(09)
[9]性教育大大方方进校园[J]. 徐琳. 上海教育. 2004(Z2)
[10]作为教育的性教育[J]. 王雪峰,高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4(01)
硕士论文
[1]中学生物教学中青春期性教育对策的实验研究[D]. 刘颖.东北师范大学 2005
[2]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D]. 罗尧成.中南大学 2002
[3]中学生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易湘成.华中师范大学 2000
[4]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D]. 谢卫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165146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世界性教育概况及其对我国大学性教育的启示
1.1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性教育
1.1.1 发达国家和地区性教育的基本情况
1.1.1.1 瑞典的性教育
1.1.1.2 美国的性教育
1.1.1.3 日本的性教育
1.1.1.4 台湾的性教育
1.1.2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性教育经验
1.2 我国的性教育发展概况
1.2.1 我国性教育的历史发展
1.2.2 国内大学性教育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1.3 世界经验对我国高校性教育的启示
2 我国大学性科学课程的设置研究
2.1 大学性科学教育的含义
2.1.1 人们对性教育的不同理解
2.1.2 大学性科学教育的概念界定
2.2 大学性科学课程的设置
2.2.1 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
2.2.2 性科学课程在高校课程结构中的位置
2.2.3 大学公共必修课程《性科学》的组织模式
2.3 设置大学《性科学》公共必修课程的必要性
2.3.1 大学《性科学》的价值
2.3.2 高校大学生面对严峻的“性”挑战
2.3.3 “课程”是大学性科学教育的载体
3 大学《性科学》课程编制的理论基础
3.1 课程的编制原理
3.1.1 课程编制的结构
3.1.2 课程编制的过程
3.2 大学《性科学》课程设计的理论研究
3.2.1 大学《性科学》课程设计的基础与途径
3.2.2 大学《性科学》课程的设计思路
3.2.2.1 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
3.2.2.2 大学《性科学》的课程设计模式
3.2.3 大学《性科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4 大学公共必修课程《性科学》的设计研究
4.1 大学《性科学》课程的性质与理念
4.1.1 大学《性科学》课程的性质
4.1.2 大学《性科学》课程的理念
4.2 课程目标研究
4.2.1 大学性科学教育的目标
4.2.2 课程目标的确立
4.2.2.1 课程目标的来源
4.2.2.2 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4.2.3 《性科学》的课程目标层次
4.3 课程内容研究
4.3.1 大学《性科学》课程的内容
4.3.2 《性科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及其结构(图13)
4.4 课程实施的说明与建议
4.4.1 《性科学》课程实施的途径
4.4.2 《性科学》的教学方法
4.4.3 《性科学》的评价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青少年性犯罪的原因及对策[J]. 马伟,王慧.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03)
[2]大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的研究[J]. 孙卫华,靳秀兰. 洛阳大学学报. 2005(01)
[3]试论以权利为导向的青少年性教育[J]. 过保录.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4]青春期学生家长的性知识及其对性教育态度的调查[J]. 严光伟. 中国校医. 2005(01)
[5]国内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 张枫. 中国性科学. 2005(02)
[6]青春期性安全教育浅谈[J]. 孙来成. 中学生物学. 2005(02)
[7]学校如何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J]. 陈晶琦. 中国学校卫生. 2005(01)
[8]国际青春期性教育模式概述[J]. 叶金辉,李文虎,雷良忻. 广西社会科学. 2004(09)
[9]性教育大大方方进校园[J]. 徐琳. 上海教育. 2004(Z2)
[10]作为教育的性教育[J]. 王雪峰,高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4(01)
硕士论文
[1]中学生物教学中青春期性教育对策的实验研究[D]. 刘颖.东北师范大学 2005
[2]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D]. 罗尧成.中南大学 2002
[3]中学生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易湘成.华中师范大学 2000
[4]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D]. 谢卫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165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6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