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8-11 08:21
大学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最有生命力的机构之一,它能够生生不息延续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着一批为大学核心理念而献身、传承大学文化、以学术为业的教授群体。大学教授不仅为社会很多行业培养后备人才,他们也通过博士生教育为自己培养下一代从业人员,以实现学术职业的延续和发展,就后备人才培养而言,学术职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职业。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学术职业和博士生教育之间是培养与被培养的关系;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博士生作为学术职业的后备人才,不仅对当前的学术职业产生影响,更决定了学术职业的未来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双向而又复杂的。本论文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学术职业和博士生教育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选择19世纪德国学术职业影响力与博士生教育学术性、20世纪美国学术职业竞争力与博士生教育多样性、21世纪中国学术职业后发力与博士生教育国家性三个点,从理论分析角度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以中国博士生调查问卷为基础,从数据分析上论证这种关系。具体来讲,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2章)作为全文的铺垫,初步分析...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基本概念
2 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
2.1 原初学术职业与博士生的培养
2.2 现代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
2.3 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
小结
3 德国的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
3.1 德国学术职业的影响力
3.2 德国博士生教育的学术性
3.3 学术职业影响力与博士生教育学术性的关系
小结
4 美国的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
4.1 美国学术职业的竞争力
4.2 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多样性
4.3 学术职业竞争力与博士生教育多样性的关系
小结
5 中国的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
5.1 中国学术职业的后发力
5.2 中国博士生教育的国家性
5.3 学术职业后发力与博士生教育国家性的关系
小结
6 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基于博士生调查的分析
6.1 调查设计、样本结构、信度与效度检验
6.2 调查结论及分析
小结
7 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关系的理论概括
7.1 互动循环发展: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关系的理论概括
7.2 促进我国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良性循环发展的策略
小结
8 结语
8.1 研究结论
8.2 可能的创新之处
8.3 研究局限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目录
附录2 “学术职业变革”国际调查研究项目中国大陆研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学术职业流动的内外部因素分析[J]. 李志峰,谢家建.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2]论学术职业的本质属性——高校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学术职业[J]. 李志峰,沈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3]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看我国高校学缘结构现状[J]. 王傲珩,邱家学. 药学教育. 2007(05)
[4]博士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剖析[J]. 李小青.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S1)
[5]学术职业:概念界定中的困境[J]. 张英丽,沈红. 江苏高教. 2007(05)
[6]学术职业管理模式国际比较研究[J]. 殷朝晖,刘叶. 纺织教育. 2007(04)
[7]知识经济背景下学术职业的地位与发展[J]. 臧兴兵. 中国高教研究. 2007(08)
[8]从学术目标的角度看大学教师评价[J]. 姜娟芳. 理工高教研究. 2007(04)
[9]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的结构性变迁及其影响[J]. 周艳.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04)
[10]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对科技发展的影响[J]. 赵琼. 现代商贸工业. 2007(07)
博士论文
[1]中国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 李志峰.华中科技大学 2007
[2]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应用[D]. 朱小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 海洁.天津师范大学 2004
[2]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国际比较[D]. 胡燕.华南师范大学 2003
[3]高校教师群体结构现状与优化[D]. 朱雪梅.上海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35828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基本概念
2 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
2.1 原初学术职业与博士生的培养
2.2 现代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
2.3 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
小结
3 德国的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
3.1 德国学术职业的影响力
3.2 德国博士生教育的学术性
3.3 学术职业影响力与博士生教育学术性的关系
小结
4 美国的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
4.1 美国学术职业的竞争力
4.2 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多样性
4.3 学术职业竞争力与博士生教育多样性的关系
小结
5 中国的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
5.1 中国学术职业的后发力
5.2 中国博士生教育的国家性
5.3 学术职业后发力与博士生教育国家性的关系
小结
6 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基于博士生调查的分析
6.1 调查设计、样本结构、信度与效度检验
6.2 调查结论及分析
小结
7 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关系的理论概括
7.1 互动循环发展: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关系的理论概括
7.2 促进我国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良性循环发展的策略
小结
8 结语
8.1 研究结论
8.2 可能的创新之处
8.3 研究局限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目录
附录2 “学术职业变革”国际调查研究项目中国大陆研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学术职业流动的内外部因素分析[J]. 李志峰,谢家建.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2]论学术职业的本质属性——高校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学术职业[J]. 李志峰,沈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3]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看我国高校学缘结构现状[J]. 王傲珩,邱家学. 药学教育. 2007(05)
[4]博士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剖析[J]. 李小青.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S1)
[5]学术职业:概念界定中的困境[J]. 张英丽,沈红. 江苏高教. 2007(05)
[6]学术职业管理模式国际比较研究[J]. 殷朝晖,刘叶. 纺织教育. 2007(04)
[7]知识经济背景下学术职业的地位与发展[J]. 臧兴兵. 中国高教研究. 2007(08)
[8]从学术目标的角度看大学教师评价[J]. 姜娟芳. 理工高教研究. 2007(04)
[9]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的结构性变迁及其影响[J]. 周艳.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04)
[10]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对科技发展的影响[J]. 赵琼. 现代商贸工业. 2007(07)
博士论文
[1]中国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 李志峰.华中科技大学 2007
[2]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应用[D]. 朱小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 海洁.天津师范大学 2004
[2]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国际比较[D]. 胡燕.华南师范大学 2003
[3]高校教师群体结构现状与优化[D]. 朱雪梅.上海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35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3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