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植
发布时间:2025-05-12 22:13
法律意识就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于法的理性、情感、认知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充分反映人们对法律的精神实质、法律理想信念的把握程度,体现出人们对社会正义与法律信仰的追求精神。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与否,就取决于对新一代接班人法律意识培植的程度。“青年的素质,关系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只有当青年一代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主体,形成了排除外在强制的对法治的认知、归属和信赖的内心自觉时,社会主义法治才有了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才有了社会主体的主体性精神,中国的社会秩序才会有廉价却能自律抵御违法犯罪的精神控制器。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培植,应该遵循法律意识独立性原理;坚信意识教化启迪受教育者心灵和智慧的价值;坚持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法律心理内部图式”、“顺应”社会发展;把法律意识内涵的法律情感、法律知识、法律理念和法律信仰不断地转化为大学生头脑中固有的基本素养,从而保障大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发挥出符合社会法制要求的最大创造力。 但是,由于我国人民整...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培植的理论依据
(一) 法律意识能动性和独立性原理
(二) 法律意识培植中的心理结构理论
(三) 法律意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四) 树立法律信仰,塑造法律灵魂的目的价值
二、 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 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现状
(二) 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三、 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培植的主要内容
(一) 亲法意识
(二) 法律理论知识
(三) 民主、自由、公平、正义、人权等法律理念
(四) 法律依赖感、信任感和神圣感
四、 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培植的主要措施
(一) 制定出一套现代法律意识教育总体发展规划,从制度上保障法律意识教育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二) 利用社会资源,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结合的开放型法律意识培植体系
(三) 采取以法律基础课为主干、以其他“两课”教学为补充的法律意识互动式教学方式,形成教育合力,资源共享
(四)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增强法律意识培植的形象性、生动性
(五) 建构中国法律意识培植的最佳模式
注释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45300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培植的理论依据
(一) 法律意识能动性和独立性原理
(二) 法律意识培植中的心理结构理论
(三) 法律意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四) 树立法律信仰,塑造法律灵魂的目的价值
二、 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 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现状
(二) 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三、 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培植的主要内容
(一) 亲法意识
(二) 法律理论知识
(三) 民主、自由、公平、正义、人权等法律理念
(四) 法律依赖感、信任感和神圣感
四、 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培植的主要措施
(一) 制定出一套现代法律意识教育总体发展规划,从制度上保障法律意识教育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二) 利用社会资源,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结合的开放型法律意识培植体系
(三) 采取以法律基础课为主干、以其他“两课”教学为补充的法律意识互动式教学方式,形成教育合力,资源共享
(四)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增强法律意识培植的形象性、生动性
(五) 建构中国法律意识培植的最佳模式
注释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45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04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