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7-14 18:01

  本文关键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实验区 创新人才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和先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高校要具有国际视野,立足于本土行动,以思想引领设定培养目标,面向渐进式推广制定规划,设置教育管理学生的实体组织,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实验区 创新人才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教改资助项目“农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09138)
【分类号】:G642
【正文快照】: 从2007年实施“质量工程”以来,国家先后资助建设了42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80个工程教育改革集成项目,相应地,各地方政府也纷纷立项资助,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纷纷涌现,一场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蓬勃发展。如今部分试点特区培养出了2—3届毕业生。总结人才培养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莉;马继刚;;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2 杨菊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路径与发展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马廷奇;;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进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4 潘懋元;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两个发展方向[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5 王平祥;唐铁军;刘薇;申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5期

6 潘艺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目标与路径思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23期

7 陈遇春;王国栋;;我国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锐;;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几点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宋丽萍;;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个创新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3 褚华东;;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精英人才培养的思考[J];大家;2011年10期

4 崔大志;;基于精神成人与自主学习的精英教育探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谢泽明;;“射频电路与天线”课程研究性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年05期

6 黄擎宇;刘义杰;;普通高校如何适应大众化教育的探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王云秀;;HFSS在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1年12期

8 刘元芳;蔡彬清;;建筑工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福建建筑;2010年10期

9 王国强;蒋德安;;研究型大学生物科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10 康重庆;董嘉佳;董鸿;孙劲松;;电气工程学科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白逸仙;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闫静;论竞技体育与精英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晓坤;中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牟运清;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兰州大学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林靖娅;地方高校强化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张_g滔;国际工程领域人才培训体系构建[D];天津大学;2011年

5 姜凤坤;美国精英高等教育保护策略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杜远阳;我国高职教育培养成本分担与补偿问题之探讨[D];广西大学;2006年

7 张丽;我国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雪芬;高等学校本科生校际交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廖辉琴;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的精英教育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东梅;大学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义遒;;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博通”与“专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綦珊珊,姚利民;教学学术内涵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6期

3 陆有铨;;创造能力的养育[J];化工高等教育;2009年04期

4 张红霞;;从国际经验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5 杨菊先;;高等学校学科团队建设路径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8年04期

6 朱晟利;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构成[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5期

7 刘学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8 眭依凡;;科学发展观与大学按规律办学[J];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9 赵宏;陈梓佳;;美国就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10 房剑森;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发展与中国的选择[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东药学院“生物医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李雨竹;袁亚丽;张红光;朱红;陈美娟;;“两模块,四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赵峰;陈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乔继红;乔宇静;;日本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海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J];热带农业工程;2009年02期

5 李元元;;开放环境下的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华南理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5期

6 卢洁;冯家勋;白先放;;结合地方优势资源创建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2期

7 张士强;王志岗;;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思考——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0年06期

8 贺鑫;;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考试周刊;2007年34期

9 董玉友;和志强;;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2期

10 蔡成林;吴海燕;纪元法;张顺岚;刘庆华;孙希延;;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跃进;王平祥;唐铁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虞雅蓉;;情感教育原理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3 朱瑞兴;李淑琴;;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曹淑艳;殷国鹏;;国际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信息管理人才为例[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5 李媛;高鹏;;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丁锦红;陈红;;心理学创新人才培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沫;陈海宁;陈晓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8 ;关于印发《关于在重大项目实施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暂行办法》的通知[A];首届中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水泥总工联谊会成立大会文集[C];2008年

9 况迎辉;宋爱国;;学习与研究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10 张锦高;;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艳 万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特色[N];湖北日报;2004年

2 通讯员丁义浩记者罗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N];科技日报;2002年

3 周兴国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要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周希贤;德与能冲突困扰创新人才培养[N];陇南日报;2009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刘迎秋 彭杉;打造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基地[N];光明日报;2010年

6 李燕茜;创新人才培养要从拼分中走出来[N];福建科技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滢;人大附中“早培班” 试水创新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闫松 甘勃;教育模式不利创新人才培养[N];大众科技报;2011年

9 方露;关于“衢州市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答记者问[N];衢州日报;2011年

10 天津记者站 组稿;筑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柴国荣;我国田径教练员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4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5 张守华;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6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刘亚云;社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媛;中国旅游人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9 唐林伟;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青政;软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系统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永新;生物经济时代特征及其对高中生物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庚;XA动漫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董娟;从反向学习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慧;“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孙艳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刘春堂;XX移动公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田学超;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42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42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0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