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机制及教育对策
本文关键词:试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机制及教育对策
【摘要】:大学阶段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和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有着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机制包括目标导向机制、过程形成机制和实践转化机制。高等教育应进一步强化政治认同教育的目标导向,丰富和完善教育内容体系,提升政治认同的教育实效,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教育学院;
【关键词】: 政治认同 教育对策 心理机制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关于政治认同的定义众说纷纭,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政治认同指个体与外界情感联系的一种心理过程,是认同主体对政治对象在态度和情感上的归属感或依附感[1]。还有学者基于政治社会化的观点,认为政治认同是个体基于一定的利益诉求,围绕政治体系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怀重;;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探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2期
2 齐鑫;张慧平;;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因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4期
3 王志敏;陈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4 张宝生;;政治认同视阈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王增收;从公民政治认同的缺失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6 戴亿绵;朱红;;当代大学生对党政治认同的培育[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4期
7 向欣;;对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现状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5期
8 张荣珍;;凯里学院大学生政治认同探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刘颖;郎翠艳;;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研究综述[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张宾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锋;;“90后”大学生政治心态与“两课”教育教学[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10年
2 房正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与探讨[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春燕 戴玉;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新途径[N];吉林日报;2010年
2 西北工业大学 商存慧 樊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引导[N];人民日报;2011年
3 记者 薛军;大力加强和改进高校“两课”教学工作[N];青海日报;2008年
4 记者 姚学文;创新活动载体 力戒形式主义[N];湖南日报;2009年
5 本报评论员;紧密联系高校实际推进学习实践活动[N];江西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郭晓宇 本报通讯员 肖海洪 刘小红;学好优良传统 当好合格传人[N];法制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邱钰斌;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竹君;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欢;藏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3年
3 戴钰;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海燕;政治稳定视角下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5 杨超;网络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荣珍;新时期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7 郎翠艳;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的实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国强;论加强高校大学生政治文化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俊伟;当代大中学生政治认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杨索宇;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43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43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