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教育的日常化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价值观教育的日常化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日常化建构
【摘要】:价值观教育的日常化建构,就是在日常生活批判重建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日常生活活动体现的价值观表征,反映出价值观教育日常化关照的缺失,以及大学生个体自觉意识的缺失等问题。同时,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体制的现存问题,构成了价值观教育日常化建构的现实基础。日常生活批判重建对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性,价值观对日常生活的归属性,价值观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超越式互动性,为价值观教育的日常化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化建构的切入点在于,在目标上探究发展性需要的贴合点,在内容中突显日常性活动的关注点,在形式上融合新媒体新话语的兴奋点,在机制中把握不同主体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日常化建构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编号:EEA10037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较早关注日常生活与意识形态及实现人的解放的关系的西方学者,是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亨利·列斐伏尔,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强调要变革现存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此使人完全摆脱异化,成为“全面的人”、“完整的人”。在他看来,意识形态包容并掩藏在日常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莹;;从新浪网看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J];今传媒;2011年01期
2 宋艺格;;浅析新闻价值与传播控制之间的关系[J];才智;2012年03期
3 刘艳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伦理价值观论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赵永杰;李钢;;西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嬗变和应对策略[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5 林秀玲;;“八荣八耻”:民族传统美德的历史凝结与时代升华[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6 曹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与价值冲突[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纪小鹏;;和谐社会条件下体育价值取向功能与作用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戴安良;;文化哲学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9 毛伟;向娟;;人的自我价值及其实现意义[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0期
10 贾海菊;文化转型·文化启蒙·文化建构[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伍新生;许巧新;;走向终极关怀的图书馆学[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丽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分析[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罗维有;邹立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4 韩雅丽;;物化、异化与人的生成[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5 刘中杰;;民间借贷、法律规制与社会转型——兼论我国金融现代化之惑[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7 吴涛;公共领导者的战略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晨;当代女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杨志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邓瑞芬;执行主体动机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4 郁蓓蓓;德育生活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情境创设[D];苏州大学;2010年
5 袁勤;90后高中生人生价值观形成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甘桔;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吴臻;中学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文强;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民价值观更新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孙宝桐;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陈清波;新媒体视域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龙;;以谈心为切入点 做好班主任工作[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4期
2 李海军;;浅议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8期
3 罗儒国;;日常化教学及其批判[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郭自虎;;日常生活的诗意再现——论《莺莺传》对唐传奇的创新[J];江淮论坛;2009年05期
5 郑明娥;;生存叙事结构的多元化与展开的日常化琐屑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6 朱明亚;;学生英语学习的日常化建设策略[J];基础教育;2009年05期
7 张宏生;;日常化与女性词境的拓展——从高景芳说到清代女性词的空间[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潘晓燕;;现代主义对绘画主题的解构[J];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龙建春;;大众性:普遍化·日常化·泛化——中外古典正剧类似性特征一论[J];台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喻茂本;;将化学实验简约化、大众化、日常化[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有顺;;经验被存在所照亮——评《阿瑶》[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2 史明昌;王玉;徐晓桃;许永利;黄兆伟;雷章;杨昭君;;GIS在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日常化应用——流域空间信息服务[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谭展勇;;组织高等院校无偿献血工作经验浅谈[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铁梅;白小平;杨江海;葛巧玲;杨玉红;崔雅清;;围手术期间相关人员言谈习惯的理性思考[A];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6年
5 ;文明市民学校“四化”提升居民文明素质[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创新工作机制 破解工作难题[A];全国部分省(市、区)社科联创新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C];2008年
7 王清焕;;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安全保密检查评估[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娟;彭慧;程时远;;后过渡金属镍化合物配位催化苯乙烯乳液聚合的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钱希洁;;问题:英语教学研究的地平线[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10 郭正云;;前移—船舶避碰的防线[A];船舶避让与安全操作[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健;电影《第一书记》:一个普通基层党员光辉的人生[N];文艺报;2010年
2 张姝;开发区限塑监管日常化[N];北方经济时报;2008年
3 ;体育日常化的性别意义[N];中国妇女报;2003年
4 王洪庆 姜媛媛;八五一○农场把学雷锋活动日常化[N];鸡西日报;2008年
5 蒋飞;深交所:力求监管制度化和日常化[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记者 孔云秀;我州农产品安全监管制度化日常化[N];大理日报(汉);2006年
7 赵振洲;郑州北站为厂务公开日常化拓渠道[N];工人日报;2005年
8 蒋白俊;神圣化到日常化[N];中国经营报;2001年
9 ;志愿服务如何向着日常化迈进[N];北京日报;2005年
10 叔一;政府资助促志愿事业日常化运作[N];中山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董琼;1990年代以来“文革”题材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向众;学校转型时期的教育评价功能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艳丰;历史“祛魅”与文化反思[D];暨南大学;2010年
4 牛利华;“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省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小碧;回到“事物”本身[D];上海大学;2009年
6 陈雨;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历史价值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7 徐迈;汉唐长安空间与文学关系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赵强;“物”的崛起:晚明的生活时尚与审美风会[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晓丽;“新生代”女作家的日常生活叙事[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伟斌;世俗化·日常化·碎片化:“现代性”无根状态的三种感受[D];暨南大学;2010年
2 吴岩;让生活自己说话[D];吉林大学;2007年
3 范云晶;日常主义:无法穷尽的生命之旅[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梦婕;日常与神性的统一[D];扬州大学;2006年
5 唐颜;师陀小说与沦陷时期的上海文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6 钟燕云;中国内地家族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颖;中国式的疯[D];西南大学;2013年
8 蔡玉文;去神话与“另一种”记忆中的“大屠杀”[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9 缪慧;在历史与现实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袁丛洁;家庭伦理剧的主流形态与大众心理[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77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677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