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养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09:22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养成研究
【摘要】: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与大众生活密不可分。新媒体时代下,人们使用媒介的情况、对媒介的认知与理解、对媒介内容的判断和甄别以及受媒介的影响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新媒体也在改变着人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大学,是社会的引领者;大学生思想活跃,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但由于他们没有真正的接触过社会,缺乏社会经验,这使得他们在信息选择、辨别是非善恶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容易导致他们在价值观的形成和选择上出现误区。所以,培养大学生正确把握信息和甄别信息的素养,对于他们自身发展以及对社会的角色示范作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媒介素养的养成,就是培养人们正确使用媒介的能力,培养人们正确的认知与理解媒介的能力,以及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反思能力,从而使人们能积极享用媒介。此外,加强人们的媒介道德意识培养,树立科学的媒介素养观,能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媒介资源中明确前进方向,不断完善自我,进而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本文主要围绕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展开论述。首先,笔者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然后,笔者对新媒体、媒介素养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详实的探究,通过概述和比较国内外媒介素养发展现状,反映出新媒体时代我国媒介素养情况。随后,通过调查北京地区部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得到一手数据资料,形成本文实证研究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归纳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究引起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最后,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梳理出养成大学生正确媒介素养观的有效对策,力图为当今大学生在如此繁杂的信息社会中指明方向,防止他们迷失在这个新媒体时代下的一个极其接近现实社会的“虚拟社会”之中。
【关键词】:新媒体 新媒体时代 媒介素养 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06;G64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问题的提出9-11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1.3 创新点10-11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1-13
- 1.2.1 研究内容11
- 1.2.2 研究方法11-13
-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理论分析13-20
- 2.1 新媒体时代概述13-16
- 2.1.1 新媒体的定义13-15
- 2.1.2 新媒体的特征15-16
- 2.2 媒介素养概述16-20
- 2.2.1 媒介素养概念的提出及内涵16-17
- 2.2.2 媒介素养在国内、外发展现状17-19
- 2.2.3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19-20
-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实证分析20-36
- 3.1 研究方案设计20-26
-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20
- 3.1.2 样本构成20-21
- 3.1.3 信度和效度分析21-25
- 3.1.4 各变量因素相关分析25-26
- 3.2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26-35
- 3.2.1 大学生媒介接触情况26-28
- 3.2.2 大学生媒介使用与认知能力28-30
- 3.2.3 大学生媒介辨别与判断能力30-32
- 3.2.4 大学生受媒介的影响和对媒介的评价32-35
- 3.3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结果总结分析35-36
-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分析36-44
- 4.1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问题表现36-40
- 4.1.1 新媒体依附性显著,传统媒体影响弱化36-38
- 4.1.2 对媒介信息的思考欠缺,信息辨别能力匮乏38-39
- 4.1.3 自律意识缺乏,道德规范意识薄弱39-40
- 4.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40-44
- 4.2.1 媒体自身发展的不足40-41
- 4.2.2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41-42
- 4.2.3 素养教育的相对滞后42-43
- 4.2.4 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弱点43-44
-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对策44-52
- 5.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44-46
- 5.1.1 对新媒体实行法律监督44-45
- 5.1.2 给媒介素养教育制定政策45
- 5.1.3 为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组织提供帮扶45-46
- 5.2 大众媒介自身发挥积极作用46-47
- 5.2.1 充分发挥媒介资源的信息传播优势46-47
- 5.2.2 创造大学生媒介接触的实践平台47
- 5.3 高校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47-49
- 5.3.1 鼓励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47-48
- 5.3.2 提高高校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水平48-49
- 5.3.3 拓宽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渠道49
- 5.4 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49-52
- 5.4.1 加强家庭教育49-50
- 5.4.2 提高个人素质50-52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56
- 附录56-59
- 致谢59-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冠文 ,于健;浅论媒介素养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3期
2 曹春丽;;论新媒体[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3 王文科;赵莉;;美国媒介素养运动的发展和启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05期
4 胡兵;;论空间教学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18期
5 张国民;媒介素养教育:当代高等教育的新课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5期
6 刘虹;;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7 陈先元,邬彬彬,王翰;传媒素养的基本含义及社会定位[J];新闻界;2005年05期
8 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新闻界;2008年03期
9 杜佩;;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11期
10 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677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67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