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发布时间:2017-08-19 01:25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后现代教育思想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后现代教育思想产生于对现代教育弊端的批判之中,是后现代思潮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奔放而又犀利的思想,它的一些代表性观点,例如注重课堂生态、关注教育过程、关注边缘、主张师生对话、提倡小叙事等,体现了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开拓了新的视域。然而,它反对理性、消除权威等主张又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辩证的看待后现代教育思想,有效借鉴其积极方面并对其负面影响做好应对之策,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一些学者结合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启示。然而,无论在论著的数量还是深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选取了目前学者们关注较少的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探讨,对后现代教育思想的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知识观进行了论述,对其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特别是针对其积极影响及其借鉴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避免了一贯的注重消极影响而忽视积极影响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思路和视野,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考虑到后现代教育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文章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应对之策:灌输与启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导与主体相结合。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思想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引言7-14
  • 一、论题研究缘起与意义7-8
  • 二、论题研究现状综述8-12
  • (一) 国外研究综述8-10
  • (二) 国内研究综述10-12
  • 三、论题的创新点12-14
  • 第一章 后现代教育思想概述14-22
  • 一、后现代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14-15
  • 二、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15-22
  • (一) 后现代教育的目的观15-16
  • (二) 后现代教育的课程观16-18
  • (三) 后现代教育的师生观18-20
  • (四) 后现代教育的知识观20-22
  • 第二章 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22-29
  • 一、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22-26
  • (一) 利于关注“课堂生态”,避免“花盆效应”22-23
  • (二) 利于关注“教育生成”,防止“一切预成”23
  • (三) 利于关注“对话”,防止“教育独白”23-25
  • (四) 利于关注“小叙事”,避免纯粹的“宏大叙事”25-26
  • 二、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26-29
  • (一) 削弱了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和“一元”指导思想的地位26-27
  • (二) 模糊了教育对象的价值选择和政治观念27-28
  • (三) 消解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28-29
  • 第三章 后现代教育思想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29-42
  • 一、有效发挥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29-39
  • (一) 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效结合29-31
  • (二) 实现“结果性目的”与“过程性目的”的有效结合31-34
  • (三) 实现“平等、对话”与“动态、发展”的有效结合34-36
  • (四) 实现“宏大叙事”与“小叙事”的有效结合36-39
  • 二、有效应对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39-42
  • (一) 注重灌输与启发相结合39
  • (二)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9-40
  • (三) 注重主导与主体相结合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7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47-48
  • 后记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凯,徐辉;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教育思潮引论[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2 李本松;;论社会思潮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双重影响[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0期

3 燕良轼;;后现代主义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4 程群;;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后现代困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胥永华;浅谈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6 刘贤礼;;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国高校道德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11期

7 孙迎光;;从主体性到公共性: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3期

8 孙迎光;;马克思“完整的人”的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9 孙迎光;;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开启当代教育问题域的哲学视野[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10 黄忠敬;我们应当确立什么样的课程知识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本文编号:697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697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7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