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学科竞赛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研究性教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学科竞赛问题研究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推动力,是促进我国国力、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2005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明确提出了“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改革方式。研究性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创造出有利于高等教育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积极的充分的调动大学生的自身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性,并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科学合理的实际问题,促使大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实际问题产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欲望,以此达到培养大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学科竞赛或科技竞赛作为高等院校研究性教育理念的一种表现,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研究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是对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教学目的的诠释,成为检验改进大学生专业知识掌握运用的重要平台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推动学科竞赛发展有助于研究性教学理念传播和应用,还可以丰富研究性教学的内容,更能带动高校教育改革的有力发展。 本文以大学生学科竞赛为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研究性教学和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基本内涵,并分析了大学生学科竞赛与研究性教学理念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将研究性教育理念融入到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能有效带动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增长。其次深入分析学科竞赛组织和参与意义,通过对中学学科竞赛与大学学科竞赛进行比较说明,提出大学学科竞赛是对综合能力的考核,并非“尖子生”的专项,参与学科竞赛是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应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并对相关因素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从学生个人层次、学校层次及其他因素三方面系统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最后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以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发展对策和措施,包括加强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竞赛氛围、完善学科竞赛激励机制等内容。为提高大学生参与开展研究、培养科研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大学生 学科竞赛 综合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3
- 1.1.1 研究背景10-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18
- 1.2.1 国外研究性教学与学科竞赛相关研究综述13-14
- 1.2.2 国内研究性教学与学科竞赛相关研究综述14-16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16-18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18-19
- 1.3.1 研究思路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1.3.3 论文的创新点19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19-22
- 1.4.1 研究内容19-20
- 1.4.2 研究框架20-22
- 第二章 研究性教学与大学生学科竞赛22-42
- 2.1 研究性教学概述22-26
- 2.1.1 研究性教学的基本内涵22-23
- 2.1.2 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特征23-25
- 2.1.3 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方法25-26
- 2.2 研究性教学的对培养参赛人才的意义26-29
- 2.2.1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27
- 2.2.2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27-28
- 2.2.3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养成28-29
- 2.3 学科竞赛概述29-31
- 2.3.1 学科竞赛的基本内涵29
- 2.3.2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类型29-31
- 2.4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重要性31-32
- 2.4.1 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1
- 2.4.2 提升高校教学成果的展示31
- 2.4.3 促进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31-32
- 2.5 研究性教学与学科竞赛的相关性32-33
- 2.5.1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研究性教学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32
- 2.5.2 研究性教学理念是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理论支撑32
- 2.5.3 学科竞赛是促进学风建设有效手段32-33
- 2.5.4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手段33
- 2.6 学科竞赛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相关性33-34
- 2.7 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内涵34-42
- 2.7.1 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概念界定34-35
- 2.7.2 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基本要素35
- 2.7.3 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现实基础35-37
- 2.7.4 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目标37-42
- 第三章 大学生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和成因42-51
- 3.1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历史和现状42-43
- 3.1.1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历史42
- 3.1.2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现状42-43
- 3.2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目前存在的问题43-46
- 3.2.1 选拔不严格,热情度不高,专业口径宽,动机不正确43-44
- 3.2.2 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不适应竞赛项目44
- 3.2.3 理论脱离实际,实践欠缺,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需要提高44-45
- 3.2.4 竞赛宣传,重视不够,体系机制不完善,软硬环境需加强45-46
- 3.3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实际问题成因分析46-51
- 3.3.1 高校,社会和学科竞赛开展对人才要求存在不完全统一的矛盾46-48
- 3.3.2 传统教学模式对现代研究性教学模式仍然有一定的影响48-49
- 3.3.3 高校进行学科竞赛的主观意识不强、客观配置不足49-51
- 第四章 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调查实证分析和启示51-57
- 4.1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参与及认知调查51-52
- 4.1.1 调查的目的及意义51
- 4.1.2 调查过程51-52
- 4.1.3 调查的内容52
- 4.2 学科竞赛的调查整体实证分析52-55
- 4.2.1 调查样本构成52
- 4.2.2 调查描述性分析52-53
- 4.2.3 调查信度与效度分析53-54
- 4.2.4 因子分析54-55
- 4.3 研究性教学的学科竞赛调查得到的启示55-57
- 第五章 大学生学科竞赛发展的对策和措施57-67
- 5.1 选拔优秀大学生作为学科竞赛参赛人员57
- 5.1.1 明确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目的57
- 5.1.2 确定参与竞赛大学生的选拔标准57
- 5.2 确立研究性教学的学科竞赛指导思想57-58
- 5.2.1 学科竞赛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基础57
- 5.2.2 加强夯实大学生基础,转变教学观念57-58
- 5.2.3 加强学科竞赛的宣传力度58
- 5.3 构建合理的学科竞赛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58-61
- 5.3.1 重视知识体系构建,提升参赛能力59
- 5.3.2 调整专业设置,设置跨专业贴近学科竞赛课程59
- 5.3.3 创新教学内容,推动理论建设59
- 5.3.4 引进国内外优秀教材,强化教学实践59-60
- 5.3.5 以提出问题为出发点的课程设计60
- 5.3.6 扩充知识层面,丰富课程结构60-61
- 5.4 建立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或学科竞赛指导团队61-62
- 5.4.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研素质61
- 5.4.2 注重培养教师实操和创新能力,61-62
- 5.5 构建起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62
- 5.6 建立良好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62-63
- 5.6.1 建立高效的竞赛组织体系62
- 5.6.2 进行学科竞赛规范化管理62-63
- 5.6.3 制定学科竞赛开展的管理制度63
- 5.7 借鉴国外经验,激发教师工作热情63-64
- 5.7.1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63-64
- 5.7.2 采用有效的激励教师方法64
- 5.8 建立有效的学科竞赛人才评价体系64-65
- 5.9 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搭建前沿的科研平台65-67
- 5.9.1 加强高等院校软环境的建设65
- 5.9.2 加强高等院校硬环境的建设65-66
- 5.9.3 搭建服务于科研的体系平台66-67
-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3
- 附录73-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75-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清祥;;搭建学科竞赛平台 提高学科竞赛水平[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张宇萌;雷文武;;大学生学科竞赛水平提升模式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洪宝仙;龚冰冰;鲍思伟;;地方高校学科竞赛的现状与思考[J];台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李娟;刘洁;;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和运作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年05期
5 吴朋;;对在高中阶段继续开展学科竞赛的利弊分析和反思[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3期
6 陈强;徐盛林;;独立学院学科竞赛的组织与管理——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年06期
7 张奇峰;郑薇薇;;学科竞赛与大学生自我学习管理研究[J];传承;2012年08期
8 周卫江;杜群羊;;独立学院学科竞赛探索与科学发展[J];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04期
9 王顺平;;小议学科竞赛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02期
10 杨碧瑜;左军;;关于构建高校学科竞赛体系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向坚;;学科竞赛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杨沛;孙晓鲲;;构建学科竞赛体系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张景;;关于学科竞赛中尖子生培养的几点思考[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朱芳;;基于学科竞赛的信息安全创新型人才培养[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玉兰 朱振国;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N];光明日报;2009年
2 记者 徐光明;江西取消中小学学科竞赛获奖加分[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蒋夫尔;新疆叫停全部小学学科竞赛项目[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郭俊平;长治十中全国初中学科竞赛再创佳绩[N];长治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李树华 本报通讯员 刘磊;积极开展学科竞赛活动 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N];河南日报;2010年
6 记者 王超群;北京大学生学科竞赛增至12项[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贾晓燕;小学初中禁办学科竞赛[N];北京日报;2014年
8 李笑冰;实行均衡分班禁办学科竞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周大彬 周如青 陈海燕;重视学科技能竞赛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N];丽水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张武明 李文亭;我省取消义务教育学科竞赛[N];江西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健伟;学科竞赛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雷金华;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归群峰;基于创新推广的学科竞赛网络支持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66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66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