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球健康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本文关键词:中国全球健康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摘要】:21世纪以来,美国约有158所大学开展了与"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相关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2012年武汉大学在国内率先招收全球健康学专业本科生,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全球健康人才培养模式。在参考国外全球健康学人才培养方案及国内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全球健康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素养(包括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和核心知识)进行了讨论,并对全球健康本科专业的课程模块化设计开展专家咨询,提出了初步方案。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全球健康专业 本科生 培养方案 中国
【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资助项目(13-134)
【分类号】:G642;R-4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全球健康”被视为解决健康问题全球化的方向,从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全球健康是指“以促进全人类健康、保障健康公平为宗旨,关注跨国界和政府的健康问题,促进健康科学领域内部和外部的多学科合作,将群体预防和个体诊疗进行有机整合”[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路,陈漪澜;试论图书馆与人才培养[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4年02期
2 刘宏岩;郝东明;祝恩智;胡金凤;关守宁;;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雷钧涛;;以科研促教学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陈相新;;我国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2年07期
5 陈林兴;赵怀清;夏咸松;李世辉;;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张玉香;中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J];中医教育;2000年05期
7 朱滨海,赵俊,梁宁霞,黄峻;以“135工程”为契机 切实做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2年05期
8 刘红梅,张晓松;21世纪初高教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原则探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9 邱海珍;实施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J];华夏医学;2003年03期
10 蔡小忠;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饶凌平;丁坚勇;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抓好人才培养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10 ;宁波大学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闽江学院院长 杨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N];福建日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自觉担当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沈朝晖;“百校千企”签订31项人才培养协议[N];宁波日报;2011年
4 记者 汪俞佳;文化产业要发展人才战略须先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郝静;天津河北:“十佳”模范引领人才培养[N];检察日报;2012年
6 通讯员 洪玉管;人才培养也有质量认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通化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授 刘惠洲;三个确立三个发挥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胡和平;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西南科技大学 董发勤;跨文化联合校园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崔楠;西北地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玉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俊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方向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66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6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