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分类及实现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分类及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纵向角度分析了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创新链上的地位与作用,从横向角度按照协同创新主体要素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影响高校协同创新的内部与外部因素,构建了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型。模型强调,高校内部协同创新必须通过高校内在的人才、学科、科研等诸要素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外部协同创新取决于高校与外部其它相关协同创新主体,如其它高校、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互动。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产学研 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模式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BIAI20071)
【分类号】:G644
【正文快照】: 0引言在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协同创新已成为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明确指出:“高校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这一理念无疑为我国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春荟;霍煜梅;刘官华;;创新链中高校的定位及其创新机制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高教探索;2012年04期
3 郑国军;张若开;;协同创新与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4 张振海;陈红喜;;江苏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研究[J];江苏高教;2010年04期
5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6 卜琳华;安实;付强;;基于高等院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22期
7 张水潮;;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系统及其旋进策略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原源;;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综述——从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出发[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09期
9 吴绍芬;;协同创新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J];高校教育管理;2012年06期
10 何根海;;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思考及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Z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庆菊;江长胜;;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的探讨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2 代国忠;刘爱华;蒋晓曙;钱红萍;;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赵显莲;罗元;李方伟;;研究生规模化培养中的激励机制创新及教育实践[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李敬;赵喜艳;高峰;;新建本科院校就业工作评价的实践及作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年03期
5 李文虎;朱锡芳;苗贵松;;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陈姣;;长沙市创新链运行效率分析及发展预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年03期
7 李道先;罗昆;;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问题的制度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2年06期
8 唐安宝;刘传哲;刁心柯;;江苏省学科集群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J];大学教育;2012年12期
9 施菊华;陈卫;;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下动力机制分析及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2年11期
10 杨继瑞;杨蓉;马永坤;;协同创新理论探讨及区域发展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J];高校理论战线;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天波;李秋红;;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社会诚信体系建构分析——以构建广东特色社会诚信体系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民生科技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苍晓凤;;提高沈阳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3 曹宇东;何毅;赵剑衡;李雷;;交叉学科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以物理与生物医学交叉实验室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刘钒;李光;;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发展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潘锡杨;;协同创新中心管理体制机制探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于娱;施琴芬;;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微分对策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7 邵景峰;王进富;马晓红;吴生;刘勇;;基于数据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关键动力优化[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8 韦影;张茜;;研发团队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跨层次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程平;黎明;;基于协同创新的MPAcc培养模式改革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第七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0 王慧;刘宝;;企业协同创新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与决策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廷;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王一刚;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形成与运行效果动态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刁丽琳;产学研合作契约类型、信任与知识转移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张在群;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文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李王芳;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本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D];浙江大学;2014年
7 张琼妮;网络环境下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模式与机制及政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8 曹青林;协同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殷辉;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产学研合作形成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张宁;产学研合作项目治理风险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阳;基于协同学的科研与教育融合中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李玲玲;新型研发组织的运行与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红梅;南京研究型大学产学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王伟伟;从家庭信息终端的研发设计看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和协同创新的必要性[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丽华;基于创新集聚的协同创新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6 荣春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杨启航;生态工业园企业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姜越;官产学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韩冰;面向钢铁集团的ISP模式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杜雨珊;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机制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骏;管理知识资产 创造竞争优势[J];当代通信;2004年Z1期
2 陈劲;伍蓓;张平;邹晓东;胡建雄;;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初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3 罗维东;;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定位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01期
4 阎雷;;有效搭建校企互动平台 着力推进政产学研发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政产学研合作实证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6 季晶;;推进高校协同创新 提升科研服务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12期
7 熊励;孙友霞;蒋定福;刘文;;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4期
8 刘长威;高校知识资产流失现象的分析及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12期
9 李琳,方先知;产学研知识联盟与社会资本[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8期
10 胡恩华,郭秀丽;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 严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2 同济大学 张玉臣;[N];科技日报;2011年
3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11年
4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 万钢;[N];中国教育报;2012年
5 李国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本报记者 赵永新 采访整理;[N];人民日报;2011年
6 王志刚;[N];人民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志宇;产学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大学(学术版);2011年05期
2 季庆庆;;高校产学研合作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以常州市高校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3年07期
3 张学先;构建地方高校产学研贸主导一体化发展之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Z1期
4 谢开勇,赵邦友,张礼达,王晓章;论高校产学研及其运行机制[J];科学学研究;2002年04期
5 ;高校产学研结合成绩突出[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年01期
6 张伟;高校产学研结合机制研究的经济学理论基础[J];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08期
7 张斌盛,王兴放,谈顺法;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平台网络体系的整合与创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年04期
8 张伟;利益机制——高校产学研结合赖以形成的基本动力[J];科技与管理;2005年02期
9 张莹莹;席升阳;;河南省高校产学研结合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9期
10 曾e,
本文编号:891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89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