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当代境遇、挑战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7-09-26 17:3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当代境遇、挑战与出路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家庭美德教育 境遇 挑战 出路


【摘要】:家庭美德,作为每个社会公民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时刻约束着人的言行举止。家庭美德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以及“三观”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在大学生的家庭美德教育上,存在着许多的缺失和不足,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发展和健康。为了提升家庭美德教育的功效,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重视,本文对当今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本研究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提高大学生素养,为将来大学生走向职业岗位和融入社会提供可靠的保障;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一定的贡献;为今后大学生自己成为合格的父母以及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奠定条件;为社会道德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微观基础,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新时期的道德规范。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前提性分析。主要从家庭美德教育的基础概念入手,对家庭美德教育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系,阐明了家庭美德教育基础性和传承性;早期性和长期性;潜移默化性和双向性等特点,以及在历史向度、范式向度和主体向度上的观念演进。 第二部分:当代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境遇考量。主要揭示了当代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中一些失范的表现,如:轻视尊老,过分爱幼;没有正确的婚恋观;缺乏科学的消费观以及亲情关系和邻里关系淡漠等。并通过调查研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当代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低效的原因。 第三部分:当代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挑战的理性反思。这一章主要是将传统道德观念与新时期的道德,以及传统家庭美德与新型结构的家庭美德教育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推陈出新,,更新传统家庭美德教育观念,研究出更为适合当代社会的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 第四部分:当代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路径设计。针对前几章提出的问题,提出增强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新对策,即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优化教育环境,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优化整合,对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提供理论层面和实践的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 家庭美德教育 境遇 挑战 出路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2
  • 一、 论文研究起因11
  • 二、 论文研究现状11
  • 三、 论文研究内容11-12
  • 第一章 家庭美德教育的前提性分析12-21
  • 第一节 家庭美德教育的含义12-14
  • 一、 家庭美德与家庭美德教育12-13
  • 二、 家庭美德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13-14
  • 第二节 家庭美德教育的特点14-17
  • 一、 基础性和传承性14-15
  • 二、 早期性和长期性15-16
  • 三、 潜移默化性和双向性16-17
  • 第三节 家庭美德教育的观念演进17-21
  • 一、 历史向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17-18
  • 二、 范式向度:从德性到德行的转换18
  • 三、 主体向度: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移18-21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境遇考量21-33
  • 第一节 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失范21-27
  • 一、 当前大学生家庭美德状况调查21-23
  • 二、 轻视尊老、过分爱幼23-24
  • 三、 婚恋观过于儿戏化24-25
  • 四、 缺乏科学的消费观25-26
  • 五、 亲情关系淡漠26
  • 六、 邻里关系疏远26-27
  • 第二节 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自我功能异化27-30
  • 一、 信息中介功能异化28-29
  • 二、 要素统合功能异化29-30
  • 三、 行为动力功能异化30
  • 第三节 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低效原因30-33
  • 一、 家庭教育物质化的影响30-31
  • 二、 学校教育分数化的影响31-32
  • 三、 社会环境多样化的影响32-33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挑战的理性反思33-37
  • 第一节 新时期家庭美德对传统家庭道德的挑战33-35
  • 一、 现代家庭美德教育的发展33-34
  • 二、 传统家庭道德的重新定位34-35
  • 第二节 新型家庭结构对传统家庭道德教育的挑战35-37
  • 一、 新型家庭美德教育的目标35-36
  • 二、 更新传统家庭美德教育的观念36-37
  • 第四章 当代大学家庭美德教育的路径设计37-45
  • 第一节 转变教育观念37-39
  • 一、 破除传统的教育观念37-38
  • 二、 信息时代更需要道德素质与文明修养38-39
  • 第二节 创新教育方式39-41
  • 一、 确立现代化的教育目标39-40
  • 二、 完善现代化的教育方法40-41
  • 第三节 优化教育环境41-45
  • 一、 优化政治环境41-42
  • 二、 优化文化环境42-43
  • 三、 优化校园、家庭环境43-45
  • 结论45-46
  • 注释46-47
  • 参考文献47-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0-51
  • 致谢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应杰;中华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回顾[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李自怀;;家庭美德建设内容体系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3 刁帅;;当代大学生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J];大舞台;2010年05期

4 邓奕;;论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张红慧;;关于对大学生进行家庭美德教育的思考[J];传承;2010年33期

6 张鲁宁;杨海燕;;美德教育“真实缺失”与“假性存在”的成因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Z1期

7 张品端;朱熹的道德观对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江宁;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汤致琴;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24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24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7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