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01:10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对我国前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能够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一个充实自我的优质环境,使大学生在大学这个舞台上尽显风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必须坚持科教兴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时代不能忽视对教育的投入,高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更需要全社会的鼎力支持。在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有相应的内容、目标和追求,应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心端口前移,实时把握好“三个结合”即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也就是说,在向大学生教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他们做人、成为一个健康合格的人才,如何将教育者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用科学和理性的思维指导复杂的社会实践,为创建和谐校园而努力,同时也能使大学生在走出校园踏上社会的时候能够有效地适应和主动迎接任何挫折和挑战。由此,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也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及各方面的素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遨游知识的海洋。但就目前国内外纷繁复杂的严峻形势,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面临多种机遇也面临各方面挑战,如何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时性和有效性,笔者也希望个人的拙见能对日后相关方面发展有借鉴意义。 本文共分为四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文章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难点及创新点等。 第二章,概述部分。主要介绍和谐社会相关涵义、概念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特征和功能,并围绕二者之间的关系,从二者目的、本质、内容和指导思想等进行分析、论述。 第三章,形势部分。主要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地位,和谐社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互依存的正向促进关系。 第四章,构建部分。主要围绕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面临问题的相应原则和措施。在提出构建各个原则的前提下,提出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管理体制机制及解决的具体办法,从而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1章 引言10-14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思路12
- 1.4 研究方法12-13
- 1.4.1 文献研究法12-13
- 1.4.2 实证研究法13
- 1.4.3 综合分析法13
- 1.4.4 比较研究法13
- 1.5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13-14
- 第2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14-23
- 2.1 和谐社会的概述14-16
- 2.1.1 和谐14-15
- 2.1.2 和谐社会15
- 2.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5-16
-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16-19
- 2.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17
- 2.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17-18
- 2.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18-19
- 2.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19-23
- 2.3.1 构建和谐社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一致性19-20
- 2.3.2 构建和谐社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的趋同性20-21
- 2.3.3 构建和谐社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构性21
- 2.3.4 构建和谐社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共通性21-23
- 第3章 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23-35
- 3.1 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23-29
- 3.1.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失23-24
- 3.1.2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存在缺陷24-26
- 3.1.3 教育者的素质有待提高26-28
- 3.1.4 大学生的素质存在问题28-29
- 3.2 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29-35
- 3.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力29-30
- 3.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安定环境的实现30
- 3.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正确理念的辐射基地30-32
- 3.2.4 和谐社会构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契机32
- 3.2.5 和谐社会构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32-35
- 第4章 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35-44
- 4.1 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35-37
- 4.1.1 方向性原则35
- 4.1.2 主体性原则35-36
- 4.1.3 层次性原则36
- 4.1.4 激励性原则36-37
- 4.1.5 民主性原则37
- 4.2 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37-39
- 4.2.1 和谐社会观的教育37-38
- 4.2.2 公平正义观的教育38
- 4.2.3 法治生活观的教育38-39
- 4.2.4 和谐竞争观的教育39
- 4.2.5 身心健康发展观的教育39
- 4.3 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39-44
- 4.3.1 完善高校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40
- 4.3.2 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40-41
- 4.3.3 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41-44
- 结论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4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选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汪麟;;以和谐理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党史文苑;2006年14期
3 魏磊;;思想政治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J];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01期
4 陈梦寒;;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化的几个着力点[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刘向阳;;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6 陈小娃;贺明君;;论和谐校园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6年17期
7 张海凤;齐宏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4期
8 仲崇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9 蒋洪元;;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淮论坛;2007年06期
10 杨锦滔;聂镭;;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悉[J];中国建设教育;2007年12期
本文编号:962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6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