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生产模式Ⅱ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关键词:知识生产模式Ⅱ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和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生产模式Ⅰ 知识生产模式Ⅱ 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摘要】:知识生产模式Ⅱ是吉本斯等人在1994年发表的《新的知识生产—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动力》一书中提出的概念。知识产模式Ⅱ是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兴起、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商业化,人文社会学科广泛参与科学研究等背景下产生的。该理论-经提出,就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国内反响,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知识生产模式Ⅱ已经成为世界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主要的知识生产模式,对高等教育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现实来看,随着我国研究生扩招政策的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从注重规模发展转变为注重质量提高。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探讨知识生产模式Ⅱ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和启示,既符合世界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趋势对大学改革的要求,又能满足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实需求。因此选题研究的针对性强,意义重大。总体而言,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首先,本文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知识生产模式Ⅱ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并做了简要的述评,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对知识生产模式Ⅱ理论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主要特征以及在国内外产生的反响;再次,描述了知识生产模式Ⅰ是我国现行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介绍了我国现行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情况,阐述了知识生产模式Ⅱ对现行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冲击,并比较了两种知识生产模式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要求的差异;最后,从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入手,根据知识生产模式Ⅱ的核心特征,提出了知识生产模式Ⅱ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质量评价方面的启示。同以往有关知识生产模式Ⅱ的相关研究相比,选题研究的特色或许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站在知识生产模式Ⅱ的视角审视了传统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所依托的知识生产模式Ⅰ,并比较了两种知识生产模式的差异;二是分别阐述了知识生产模式Ⅱ对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质量评价等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具体启迪。就选题研究的下一阶段目标而言,有关知识生产模式Ⅱ的“批判性”研究以及知识生产模式Ⅰ和知识生产模式Ⅱ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中的关系问题,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两方面主要问题。
【关键词】:知识生产模式Ⅰ 知识生产模式Ⅱ 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4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12-14
- 1.1.1 选题目的12-13
- 1.1.2 选题意义13-14
- 1.2 文献综述14-21
- 1.2.1 知识生产模式Ⅱ的相关研究14-17
- 1.2.2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研究17-20
- 1.2.3 简要评述20-21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21-22
- 1.3.1 研究思路21-22
- 1.3.2 研究内容22
- 1.4 研究方法22-23
- 1.4.1 文献法22-23
- 1.4.2 比较法23
- 1.5 创新点23-24
- 第2章 知识生产模式Ⅱ理论的一般概述24-34
- 2.1 基本概念界定24-28
- 2.1.1 知识生产模式Ⅱ24-25
- 2.1.2 知识生产模式Ⅰ25-26
- 2.1.3 硕士研究生26
- 2.1.4 培养模式26-28
- 2.2 知识生产模式Ⅱ理论的产生28-30
- 2.2.1 知识生产模式Ⅱ理论产生的经济背景28
- 2.2.2 知识生产模式Ⅱ理论产生的教育背景28-30
- 2.3 知识生产模式Ⅱ的主要特征30-31
- 2.3.1 知识生产的“应用语境性”30
- 2.3.2 知识生产的“跨学科性”30-31
- 2.3.3 知识生产的“异质性”31
- 2.3.4 知识生产的“反思性”31
- 2.3.5 知识成果的“评价多维性”31
- 2.4 知识生产模式Ⅱ的合理性31-32
- 2.4.1 知识生产模式Ⅱ具有知识资源和社会基础32
- 2.4.2 模式Ⅱ存在可以识别的认知和组织稳定性32
- 2.5 知识生产模式Ⅱ的主要影响32-34
- 2.5.1 知识生产模式Ⅱ的国际反响33
- 2.5.2 知识生产模式Ⅱ的国内反响33-34
- 第3章 知识生产模式Ⅱ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34-41
- 3.1 我国现行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础34-36
- 3.1.1 我国现行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基础的描绘34-35
- 3.1.2 我国现行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培养要求35-36
- 3.2 知识生产模式Ⅱ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冲击36-39
- 3.2.1 知识生产模式Ⅱ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改革的挑战36-38
- 3.2.2 知识生产模式Ⅱ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改革的挑战38
- 3.2.3 知识生产模式Ⅱ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改革的挑战38-39
- 3.3 两种知识生产模式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比较分析39-41
- 3.3.1 两种知识生产模式反映出的培养目标的差异39
- 3.3.2 两种知识生产模式反映出的培养过程的差异39-40
- 3.3.3 两种知识生产模式反映出的培养质量评价的差异40-41
- 第4章 知识生产模式Ⅱ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41-47
- 4.1 知识生产模式Ⅱ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改革的启示41-42
- 4.1.1 培养目标定位社会需求导向性41-42
- 4.1.2 培养目标定位跨学科性42
- 4.2 知识生产模式Ⅱ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改革的启示42-44
- 4.2.1 选拔考试改革的全方位性42-43
- 4.2.2 课程设置综合性43-44
- 4.2.3 师资构成多元性44
- 4.3 知识生产模式Ⅱ对我国硕士研究生质量评价改革的启示44-47
- 4.3.1 评价指标综合性44-45
- 4.3.2 评价主体多元性45
- 4.3.3 评价方式多维性45-47
- 第5章 结论47-49
- 5.1 主要结论47-48
- 5.1.1 我国现行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基础是知识生产模式Ⅰ47
- 5.1.2 知识生产模式Ⅱ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深远而持久47-48
- 5.2 研究展望48-49
- 5.2.1 对知识生产模式Ⅱ的“批判”问题48
- 5.2.2 模式Ⅰ与模式Ⅱ的关系问题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作者简介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兰;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应处理的三对关系[J];江苏高教;2003年05期
2 胡景初;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改革思路[J];中国林业教育;2003年01期
3 曹静 ,黄正泉;中美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化比较[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4期
4 谭鹤群;宗力;李小昱;;关于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5 张玲玲;张新;王海波;;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中医教育;2006年06期
6 佘龙华;施晓红;邹东升;;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流程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年03期
7 常宝英;;试论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原则与内容[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12期
8 刘喻;;中美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J];菏泽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谭立章;;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J];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03期
10 吴耀生;;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穆存远;卜娟娟;;艺术类硕士研究生培养应加强创意产业教育[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蒋兆远;杜亚江;康会峰;;高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何俊凤;姚登福;王德丰;徐水珠;;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期间管理实践与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会议暨2012第四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王新华;刘淑波;;关于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法制与行政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行政与法)[C];2012年
5 左绍云;梁国明;林长春;;英国科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与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朱豫;刘芳;;我国眼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董洪亮;我国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N];人民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李琦琨;检验检疫局:与贵大签署合作攻关协议[N];经济信息时报;2010年
3 程勇 特约通讯员 秦若云;近500名优秀研究生输送一线部队[N];解放军报;2009年
4 李玮;知名学家聚首南大讨论建筑师培养工作[N];中华建筑报;2007年
5 记者 庄电一;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庆祝建院二十周年[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松鹤;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王丽英;基于就业视角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左飞龙;基于供求关系视角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李鑫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典型案例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5 韩莉莉;知识生产模式Ⅱ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和启示[D];东北大学;2014年
6 张颖南;我国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华芮;对优化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付晶姣;论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调整[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素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汝艳琴;中美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99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99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