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职业能力培养长效机制构建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职业能力培养长效机制构建
【摘要】:对农民工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有助于农民工尽快适应城市的生活,获得与城市公民一样的待遇。但当前我国农民工职业能力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地方存在着矛盾。必须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以推动转型时期我国农民工职业能力培养工作的发展。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重点课题“90后农民工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DJA110199
【分类号】:D412.6;C975
【正文快照】: 当前,我国农民工职业能力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地方存在着矛盾。在农民工职业能力培养中,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既是资源配置的决策者,也是资源的分配者。这些矛盾不但制约了政府的主导作用,也往往会导致政府角色的错位或越位,政府职责不明晰。同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发挥组织优势 依法维护权益 努力做好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J];党史博采(理论);2008年04期
2 周腊梅;;用真情关爱农民工[J];兵团工运;2008年07期
3 ;用工单位负责住宿[J];农家致富;2008年19期
4 邬小平;;我想为农民工做心理咨询(上)[J];前沿;2008年10期
5 滇人;;回不了家的农民工[J];新西部;2009年Z1期
6 钟洪亮;赵俊;;返乡农民工职业发展的优化策略[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孙瑞灼;;农民工养老保险小议[J];宁波通讯;2009年04期
8 枕石;;关注农民工就业困境[J];理论参考;2009年05期
9 砚铭;;农民工的福音[J];中国建设教育;2006年07期
10 志敏;文学;洪涛;;首位农民工工会委员诞生记[J];当代矿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锦富;刘燕峰;;从生存和发展角度关爱农民工文化——关于杭州湾大桥新区农民工文化的调查[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汪根时;余广约;;对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鄢奋;;和谐社会建设中农民工培训的现实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尹继红;尹竣禾;;关于对“农民工”试行权益保障服务的思考[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王启富;史斌;;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田锦云;;纳雍县当前农民工流动情况及对策建议[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蔡志龙;;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问题的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8 陈微;孙凌寒;金卉;;农民工流动分化的趋势之一——折回式回流及特征[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2007浙江就业报告 农民工问题研究 农民工体质测试分析报告[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丁利;;历史是由胜利者的后代来书写的?——对《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柱 通讯员 永惠 张红 向莉;“城际联动”:为农民工撑起“保护伞”[N];工人日报;2005年
2 宋午;农民工加入工会仅是个良好开端[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5年
3 高万宝;正阳3000名农民工成为工会会员[N];驻马店日报;2005年
4 罗瑞明;总理关爱农民工令某些官员汗颜[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龚砚庆;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农民工兄弟的新幸福生活[N];河南日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根本权益[N];南方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李玉亮;莱芜农民工领到政府租房补贴[N];农民日报;2008年
8 孙瑞灼;分段计算:破解农民工社保转续难题[N];山西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杜宇 陈玉明;工会新章程为更多农民工入会创造条件[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肖玉保邋吴铎思;泉州工会为农民工搭建精神乐园[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婚姻策略[D];上海大学;2008年
2 杨英强;现阶段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熊彩云;农民工定居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张清泉;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的中国农民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牟少岩;农民职业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6 王小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关系与工会改革[D];复旦大学;2007年
7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9 詹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中国农民工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0 杨风;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琳琳;身处乌市的皖籍农民工[D];安徽大学;2006年
3 王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农民工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守霞;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探析[D];山东大学;2007年
5 付丽丽;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朱文文;农民工权益保护中的政府责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文玉;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潘建甫;农民工公民意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徐静;农民工维权成本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廖文;制度困境与机会缺失[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34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23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