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学籍异动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全纳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学籍异动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全纳教育理念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可以运用到高校学籍异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来,解决现实问题。文章以全纳教育理论为指导,就高校学籍异动学生从排斥到接纳,从接纳到参与,从参与到合作的教育管理过程,做了一些研究与探讨。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南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辅导员专项),项目批准号:2010SJB880098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一、高校学籍异动学生教育管理与全纳教育高校毛入学率逐年提高,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日益彰显。再加上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冲击,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缺失等,都会对大学生学习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学生不能按照计划完成学业,需要延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昊;社区中的教育资源对于推行全纳教育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6期
2 黄志成;西班牙:大力推广全纳教育[J];上海教育;2003年08期
3 田静,王凌;全纳教育:实施模式、策略和实践特征[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9期
4 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5 李术;论全纳教育中的家长参与[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4期
6 ;最新图书征订消息[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12期
7 ;全纳教育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Z2期
8 孙玉梅;;国际全纳教育研究的进展及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11期
9 梁春娟;杨晓萍;;关于我国学前全纳教育师资培训的思考[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8年09期
10 毋胭脂;;基于全纳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J];成才之路;2009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思奇;张立文;;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初步构想[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张会亮;;英国全纳教育: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董尼;;在全纳教育理念视角下的摄影教育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4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颜家睦;;全纳教育特殊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努力办出老年大学的水平、特色和效益[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7 丁安祥;;承载“全纳教育”之重任——民间组织参与老年教育办学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2000—2004)[C];2005年
8 贺延辉;;高校网络远程教育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9 张晓岚;;试论高校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10 魏民;余蓉;;多种形式开展继续教育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宋华茹邋实习生 贺双印;高校自主评审权扩大 评审更重业绩[N];河南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高靓;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夏树;汪洋;安徽:企业和高校联手免费开展农技培训[N];农民日报;2007年
4 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记者 王莉;拉萨市残联积极推行全纳教育[N];西藏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刘小兵;全纳教育是建设全纳社会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7 谢云挺;全纳教育:起点公平始于“有教无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艾丹青邋通讯员 郑锦杭 张萍;“明珠”的孩子说这里没人叫我“乡巴佬”[N];杭州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菲菲 闫飞;“全纳教育”打造残疾儿童幸福人生[N];延边日报;2009年
10 赵一枫;全纳教育在这里初绽蓓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4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媛媛;美国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婷;北欧全纳教育的特色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楠;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影;加拿大全纳教育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宁;澳大利亚全纳教育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兰芳;全纳教育:瑞典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42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24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