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浅析全纳教育的由来及内涵

发布时间:2017-12-12 03:15

  本文关键词:浅析全纳教育的由来及内涵


  更多相关文章: 全纳教育 特殊教育 残疾人 教育政策 特殊儿童 残疾学生 普通学校 随班就读 残疾儿童 积极参与


【摘要】:正一、全纳教育的由来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思潮,最初同特殊教育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特殊教育指的是面向残疾人及有其他特殊需要的人群(包括情绪、行为、学业、社会适应等问题和障碍)的教育,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医学模式占主导,第二阶段以心理学模式占主导。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一、全纳教育的由来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思潮,最初同特殊教育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特殊教育指的是面向残疾人及有其他特殊需要的人群(包括情绪、行为、学业、社会适应等问题和障碍)的教育,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医学模式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志成;全纳教育:21世纪全球教育研究新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江;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刍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蒙冰峰;廉永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应然转向[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顾宏松;刍议大学生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养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潘明芸;;从德育的人文关怀角度谈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建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马勤学;;论高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时效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9期

6 许采娟;;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7 张巧霞;姜丹;;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缺失与回归[J];成才之路;2010年13期

8 颜茵;新时代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策略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9 屈陆;;试论学校德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合道德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8期

10 袁洁;;试论德育活动类型及其功能的发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建成;强建周;;信息化校园与大学德育的超越[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小豹;当代青年道德信仰论[D];中南大学;2011年

7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袁晓妹;人性自由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10 谷涛;体验的逻辑—现象学视野下的美术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春艳;价值澄清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借鉴意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贺蕾;基层公务员独立型行政人格的建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铮;高校日常学生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邓亚娟;学校教育中加强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朱莉莉;小学轻度弱智随班就读生家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伟;初中生网络交往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葛桥;论工读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江南大学;2010年

10 程修云;当代大学生责任观培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秋飞;;全纳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J];成功(教育);2010年07期

2 彭霞光;;全纳教育概念的起源与发展[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06期

3 李拉;;当前随班就读研究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11期

4 杨民;;论特殊教育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J];教育科学;2005年06期

5 贺慧敏;;全纳教育在印度的发展及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12期

6 ;全纳教育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Z2期

7 黄志成;西班牙:大力推广全纳教育[J];上海教育;2003年08期

8 陈璇;;全纳背景下西方特殊教育的心理—医学范式危机与社会学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9 牛永红;;俄罗斯积极推行全纳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10 漆艳春;全纳教育对普通教育的挑战[J];教书育人;2005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会亮;;英国全纳教育: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尼;;在全纳教育理念视角下的摄影教育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3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袁小俊;;特殊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张玉峰;;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广东省残疾人职业教育[A];盲人按摩教育、医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6 横河镇成人学校课题组;;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意义和实施策略——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农村成人教育实践探索[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7 高峰;刁品芳;;让我们眼中的“另类”学生不再“另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颜家睦;;全纳教育特殊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努力办出老年大学的水平、特色和效益[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10 王雯;刘臣;冀东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我校的实践和探索[A];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技术学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调查和研究》山东课题组结题报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林 李静睿 实习生 邹海云 张玉琴;特殊教育竟也“残疾”?[N];南方日报;2004年

2 袁民耀 孟繁增 本报记者 田恬;让残疾儿童成为有用之才[N];乐山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高靓;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长春师范学院 刘平;应强化特殊教育的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中国特奥会执行主席 柴俊勇;给予特殊学校特别的关爱[N];文汇报;2008年

6 记者 张伟杰;特殊教育面临“进得来出不去”困局[N];工人日报;2009年

7 记者 宋文 通讯员 欧阳平;为特殊教育疗伤[N];恩施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吴茗;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N];吉林日报;2010年

9 记者 杨惠娟;2900万扶持特殊教育[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10 宁丽静 贾君;促进特殊教育全面发展[N];吉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4 连峗;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雷江华;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徐胜;智力障碍青少年自我决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运强;梦想的陨落:特殊学校聋生教育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婷;北欧全纳教育的特色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楠;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影;加拿大全纳教育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兰芳;全纳教育:瑞典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肖艳新;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聋生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媛媛;美国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宁;澳大利亚全纳教育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80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280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d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