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研究型大学与继续工程教育的知识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09 12:46

  本文关键词: 继续工程教育 研究型大学 知识优势 知识关联 出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针对已接受高等教育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所进行的继续工程教育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有组织的、广泛的教育方式;同时,研究型大学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本文从继续工程教育的背景出发,从知识的视角分析继续工程教育的时代要求,进而分析研究型大学在继续工程教育中的知识优势以及两者的知识关联。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ontinu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r the on-the-job engineers and technicians who have received higher education is gradually developing into a kind of organized and extensive education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research universities are cultivating talents. The rol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From the background of continu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of continu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Then it analyzes the knowledge advantage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continu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heir knowledge correl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G640;G7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永杰,陈家宏,陈光,马跃;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学学研究;2000年02期

2 许进,戚信灏;国外继续工程教育推进机制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莹;重点学科建设: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突破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吴金光,曹燕萍;论向研究型大学转型中的研究生教育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3 李华,蒋华林,杨忠;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特点及比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张振刚;中国研究型大学分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5 刘志民,龚怡祖,李昌新;大学定位与农科院校的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5期

6 郑耿毅;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和标准[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扬勇俊;关于“广州大学城”建设的若干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吴智鹏;;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航海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9 吴开俊;国外大学城建设的背景及其发展走势[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孔垂谦;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路径选择[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展宏;;定单式研修在武钢的实践与探索[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光;企业内部协同创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邹晓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陈桂尧;中国大学参与国家创新系统的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殷朝晖;论国家科研体制建设与研究型大学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黄寰;论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四川大学;2006年

7 邬伟娥;知识转移视角的大学学术生产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朱晓东;大学知识创新体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汪寅;科技原始创新问题初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夏光;校区、园区与社区“三区联动”自主技术创新的模式、机制及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建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和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2 郑海琳;中美国家创新体系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3 尹金荣;大学科技园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刘湘宁;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目标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5 孙菁;我国研究型大学内部管理模式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段美英;农科院校的农业科研知识管理及知识管理系统[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7 钱三平;研究型大学绩效评价与政府资助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陈红霞;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D];天津大学;2004年

9 吴智泉;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刘光惠;创建研究型大学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守业;;美国赠地大学的历史及其启示[J];科技导报;2011年17期

2 赵涛;;试析研究型大学视阈下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5期

3 李延保;;对“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性教学”的再认识[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6期

4 赵继;郑东;金祥雷;;研究型大学学术发展的逻辑主线[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6期

5 苏娜;;国外研究型大学与研究生教育之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0期

6 康利;;论述研究型大学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优势[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7期

7 汤俊;;论我国研究型大学区域布局的不均衡性——基于区域发展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3期

8 黎军;石恒慧;毕清波;;论研究型大学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的突破与创新[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9 焦万里;;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1年04期

10 赵长江;;研究型大学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析与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娄成武;;研究型大学管理模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姚玲;周星;许爱伟;;试述研究型大学与培养高层次来华留学生[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朱胜军;;论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潘黎;刘元芳;;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国家中的角色定位[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5 段远源;冯婉玲;;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相关问题思考[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6 何勇;裴晶莹;罗圣国;熊楚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督导工作信息化管理初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刘向兵;梁敬芝;;本科教育质量与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黄健;;刍议建设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工作[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9 王滨生;张德欣;邹广平;;积极发展适应研究型大学特点的实验教学体系[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10 杨涛;郭健;;美国研究型大学支持创办科技园区的历史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段宝岩;关于研究型大学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5年

2 谭新政;“号脉”研究型大学[N];解放日报;2003年

3 姚化成 郭金明 任晶惠;大工迈进研究型大学之门[N];辽宁日报;2004年

4 记者 吴长锋;4亿元助中科大建一流研究型大学[N];科技日报;2009年

5 中山大学 黄瑞敏;研究型大学应引入团队激励机制[N];深圳特区报;2009年

6 记者 滑翔;把南方科大办成高水平有特色创新型研究型大学[N];深圳特区报;2009年

7 记者 铁铮;北林大加快实现研究型大学转型[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付毅飞 林莉君;希望研究型大学“一步到位”[N];科技日报;2011年

9 记者王丽丽;中国矿大向研究型大学转型[N];中国煤炭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李凝;解析“研究型大学”[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殷朝晖;论国家科研体制建设与研究型大学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武学超;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任喜峰;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郭树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生态系统发展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邹晓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王雁;创业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变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沈仲丹;高校激励模式有效性的权变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双云;中美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机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王义;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院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吕思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形成的教育政策基础及环境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高昀;论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规划[D];湖南大学;2005年

5 彭正明;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栋;论我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梁敏乐;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成果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赵博颉;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俊义;我国西部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规划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李彤;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的组织化[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97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497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8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