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全纳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的应然选择

发布时间:2018-02-19 19:09

  本文关键词: 全纳教育 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民主化 出处:《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公正与平等的民主理念是全纳教育的伦理基础。以全纳教育的视角审视我国当前的教育,可以发现其中存在许多不均等的现象。深入理解并切实推进全纳教育,是追寻真正的教育机会均等、推进教育民主化的应然选择。
[Abstract]:The democratic concept of justice and equality is the ethical basis of inclusive education. Examining the current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lusive education, we can find that there are many unequal phenomena in it. Is to pursue the true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to promote the democratization of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choice.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76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最重要的教育资源[J];教育与经济;2001年03期

2 黄志成;试论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3 田友谊;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制度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Z1期

4 涂艳国,田友谊;高中毕业生报考教师教育专业意愿调查报告[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4期

5 陈云英;在中国发展全纳性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2期

6 韦小满,袁文得;关于普小教师与特教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7 田友谊;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的特殊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小满,袁文得,刘全礼;北京香港两地普小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随班就读态度的比较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卢雁;;论中度智力障碍学生的体育教育与智力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李纯莲;王爱国;孙宇;;多元智能理论在高等全纳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4 李纯莲;孙宇;;多元智能与积件思想在全纳教育课堂教学整合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洪书生;张义生;陈正顺;;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探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2期

6 蔡志贤;;全纳教育下的语文教材与教学案例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黄志成;张会敏;;试论全纳教育与人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8 曾雅茹,叶增;高师小学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师”培养的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9 田友谊;;西方创造力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10 吴晓宁;余晓莹;;全纳教育理念下对实现我国教育公平的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铁;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徐文;教育产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兴洲;重构学校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段兆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秀芹;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制度安排[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娜;基础教育产权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田友谊;创造教育环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王星霞;学校发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悦;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正之;高一化学实施差异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黄美贤;“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兰继军;论国外特教对象的演变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吴芳蕾;广西西林县教育投资有效使用个案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菁苗;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改革中的若干问题[D];西北大学;2003年

8 仲建维;为了所有人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小波;从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到全纳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主要依据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霍力岩;多元智力课程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3 J.埃利森,H.加德纳,邛海生;智力的七个框架[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8期

4 郑晓鸿;教育公平界定[J];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5 翁文艳;教育公平的多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3期

6 黄志成;全纳教育:21世纪全球教育研究新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1期

7 黄志成;全纳教育之研究 访英国全纳教育专家托尼·布思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2期

8 彭霞光;盲校/盲聋哑学校教师随班就读的态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英兰;;试论全纳教育面临的困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2 蓝建;;芬兰全纳教育:让所有学生都成功[J];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Z1期

3 张文琪;;全纳教育背景下浅析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4 李军胜;;论全纳教育的可行性[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5 黄松安;;浅析教育公平[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6 苏慧;雷江华;;国外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学校的角色定位及其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7 龙海鸥;;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中国的全民教育和全纳教育之实施状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8 齐文;;“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9 马振;;论公平的教育观[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10 杨宝琰;万明钢;;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实证研究成果评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尼;;在全纳教育理念视角下的摄影教育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2 平红姣;;“全纳教育”观指导下的精神科护患关系构建[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会亮;;英国全纳教育: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张晶;;高等教育高收费:现状、原因及对策[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颜家睦;;全纳教育特殊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努力办出老年大学的水平、特色和效益[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8 丁安祥;;承载“全纳教育”之重任——民间组织参与老年教育办学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2000—2004)[C];2005年

9 邵景元;;树立“全纳”理念 实施“全纳”教育[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10 陆剑杰;邵景元;;科学的理念是成功实践的灵魂——参加第三年龄学习国际研究研讨会的主要收获[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高靓;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周金燕;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教育机会均等[N];学习时报;2009年

4 刀福东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机会均等——理想抑或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记者 王莉;拉萨市残联积极推行全纳教育[N];西藏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刘小兵;全纳教育是建设全纳社会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7 汪培坚 廖建霞;衢州中专践行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记者 秦保树 通讯员 李晓阳;新乡幼师在德育工作中引入全纳教育理念[N];新乡日报;2010年

9 记者 彭薇;“全纳教育”培养通才兼顾偏才[N];解放日报;2009年

10 谢云挺;全纳教育:起点公平始于“有教无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敬少丽;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机会均等[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强;理想与现实: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6 刘向荣;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王喜娟;美国综合高中发展危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美英;教育机会均等视阈下重点高校大学生来源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丰向日;“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俊;英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媛媛;美国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兰芳;全纳教育:瑞典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姜亚洲;全民教育与全纳教育关系辨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婷;北欧全纳教育的特色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17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517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c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