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 教师 继续教育 问题研究 出处:《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同时,新课程对教师继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推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创造力、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lifelong education thought and quality education,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other educational reforms, our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ject has entered a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stage. The new curriculum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Chinese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curriculum concept, curriculum 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tries to promote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and improve teachers' creativity.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aspects of cultivating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基金】:全国“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煤炭高校办学模式创新”(编号:FIB07032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唐亚豪;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J];继续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宗占国;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新体系的重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05期
3 李大健;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J];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4 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1期
5 赵继源;;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J];师资培训研究;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权;;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培养方案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2 栾庆芳;;高师数学专业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整合的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闫蒙钢;金思慧;;高师院校教育类新课程“四六三”体系设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马丽娟,张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小学教师培训[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胡玉华;赵景春;;试论继教中的“开放式临堂培训”模式——生物专业在实施“绿色耕耘”行动中的探索与反思[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阮成武;整合与分化: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7 杨尊伟;美国教师教育:从“能力本位”到“标准本位”[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8 龚兴英;日本教师资格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9 钟启泉;;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课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10 方卉;;当前我国高师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宇;陈阳;;中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及启示[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娄维义;;生物学课题研究中选题与立题的指导策略[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3 程向阳;刘可;;对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阿卜杜勒·哈迪;中国与也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石长林;中国教师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江林;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云松;沈阳市中职卫生学校涉外护理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翟继岩;美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明颖;美国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实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燕;初任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杨俐;五年制幼儿师范课程改革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沈亚云;空乘班数学学困生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魏会廷;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自我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许红敏;南京晓庄学院顶岗实习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刚;教育实习网络支持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峰;秦巴山区省级重点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阎青;兵团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方法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刘复兴;我国教师教育的转型与政策导向[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3 郑友训;第三条路径: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点[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4 王敏;继续教育中的策略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5 宗占国;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新体系的重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05期
6 赵琴;素质教育对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7 游学英;构建教师继续教育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尝试[J];教育探索;2002年10期
8 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1期
9 唐瑞芬,王高峡,邱红松;数学教师培养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兼谈高师数学系教育系列课程的设置[J];数学教育学报;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仁聪;潘岳祥;;构建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继续教育新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6年15期
2 孙晓青;李曙光;;初级中学继续教育有关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张晓华;宋晓维;;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的适应性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05期
4 司淑子;新课程改革与提高音乐教师素质探讨[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5 王红菊;;新课程教育理念浅谈[J];考试(教研版);2009年08期
6 党绥利;;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新路的探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7 陈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师教师素质[J];前沿;2006年03期
8 孙洪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雷力生;;新课改形势下对教师素质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4期
10 吕文玲;;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之管见[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华;郑清霞;;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实施新课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2 黎小兰;;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浅析民办学校校本教研[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张风兰;;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4 王永珍;;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素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5 张恒忠;;教师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郭燕辉;乔宪丽;;提高教师素质是搞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关键[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注重内涵发展 提升教师素质[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8 罗小兰;;贫困地区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华;;做不了大师,,也要努力做个好教师——对如何做一名“好教师”的思考[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刘黎;弓宁红;;农村生物教师素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拉巴;浅谈教师素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N];林芝报;2008年
2 记者 李忠峰;我国农村教师素质再上新台阶[N];中国财经报;2011年
3 张淑敏;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张永萍;浅析教师素质构成[N];发展导报;2002年
5 李劲峰;绿春实施 “教师素质提高工程”[N];红河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赵正元 李挥;一条教师素质提高的新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泸定县职业中学 王艳;提升教师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8 本报记者 高生君 通讯员 廖锦华 吴小彦;大培训强力推动教师素质大提升[N];梅州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徐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素质是关键[N];解放日报;2008年
10 全晓明 孙冬怀 本报记者 修孟青 于洪全;中山区、西岗区多举措提升教师素质[N];大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江林;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翁裕斌;德国全能金融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华一;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刘颖;中国国家资本主义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宋立清;中国沿海渔民转产转业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谢建华;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师建军;苏联特殊移民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万寿义;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翅;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3 郭庆霞;教师素质与新课程的适应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舒苇;实施新课程后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素质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呼格吉乐图;新课程背景下蒙语授课中学历史教师素质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梁丽霞;实施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师角色定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倪寿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成长观及其现代启示[D];苏州大学;2008年
8 盛春霞;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素质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清磊;北京市高师体育院系教师专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10 董晓宏;论中学历史教师的从业素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19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519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