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社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培育工作体系思考
本文关键词: 农村社会管理 新型农民 工作体系 出处:《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型农民在加强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过程中,充当着发展现代农业的实施者和促进者、解决民生问题的创造者和收益者、文化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践行者。针对新型农民的培育存在与农村社会管理不相适应的问题,要通过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切实重视新型农民的培育;从解决体制问题入手,构建科学的培育体系;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尊重农民的学习诉求,从而提高新型农民培育的实效性。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strengthening and innovating the rural social management, the new-type peasants are acting as the implementers and promote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he creators and beneficiaries of solving the livelihood problems. The advocates and practitioner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new-type peasants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management of the rural society, we should start with solving the ideological problem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new-type peasants, and start with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of the system. The scientific cultivation system should be constructed, and the practical problems should be solved to respect the farmers' demands of learn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type of farmers' cultivation.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
【基金】: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B070300052)
【分类号】:G7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朝林;论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徐谷波;;教师薪酬制度设计中人力资本因素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周忠华;;实践教学:学业和就业(创业)的基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高明;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冯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6 刘薇,侯军岐,张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标准化推广现状调查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7 郑彩祥;张黎;;试论知识农业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8 李宁;;基于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本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9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卢荣善;论物质资本与经济增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和;;对人力资本的社会学审视——兼评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汤尚颖;李泽红;;论建立消费型农副产品供给机制[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刘茂松;;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路径——中国农业工业化理论与战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晖;陈漫涛;;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寻查与反思——来自湖南五市六乡十二村的调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鄢军;陶忠元;;关于农村组织研究的一个理论综述[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田汉族;;教育服务的经济学阐释[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陈雪原;;“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理论解释与模型分析[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温铁军;王张庆;董筱丹;王位山;;值得反思的现代农业问题[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倪慧君;郭金喜;;知识型企业共同治理模式的博弈分析及实证研究[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贾显维;程静;;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成因及对策[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张冬平;中国农业结构变革与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余章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陈永红;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5 寇全安;黄土高原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6 顾为东;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本支持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7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8 窦祥胜;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9 胡永远;替代效应下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10 魏立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玲;温州龙湾外向型经济发展与预测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2 郝振君;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晓霞;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叶普万;中国贫困问题研究大纲[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袁经文;中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零现象的经济学分析[D];广西大学;2001年
6 薛辉蓉;内生增长理论与我国经济增长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7 柯常松;安徽与邻省农业增长的比较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1年
8 周永红;现代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9 冯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10 龚文海;人力资本产权及其制度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蔡立安;柳夏;;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有效供给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06期
2 余尚峰;;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及其培养途径[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徽萧县:新型农民培训班办得好红火[J];北方牧业;2011年12期
2 谢有德;;培育新型农民创新培训模式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7期
3 李芮;;强化“六种意识”培育新型农民[J];成人教育;2011年08期
4 陆建国;;加强成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扎实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工作[J];中国农村教育;2011年07期
5 轶名;;山东省发挥职业院校优势 加快提高新型农民创业能力[J];中国培训;2011年08期
6 李冉;;合肥市上半年培训万余名新型农民[J];中国培训;2011年08期
7 苟颖萍;贺春生;;基于社会排斥视角的新型农民培育——以甘肃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9期
8 李松盈;;“五种模式”开展培训新型农民——马山口镇成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记实[J];中国农村教育;2011年07期
9 周波;;构建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能力的有效模式[J];湖湘三农论坛;2009年00期
10 吉东发;黎莉;;教育培训进村是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的有效选择[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富;;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中等农职业教育[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姜卫良;姜家献;李鲁涛;;对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持续发展的新思考[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丁燕红;李祖超;;培养新型农民对策研究:教育学视角[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潘志云;赵家英;;对培育新型农民的思考[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赵怀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民培育[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何学书;;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张春生;沙让贤;何美鸽;;千阳县农广校培训新型农民的实践[A];陕西省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唐中明;刘亚萍;何庚文;陈湘洲;;湘南地区新型农民培育体系研究[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涛;魏东;刘世美;安静;李明辉;;山东省农民素质状况分析及农民培训对策研究[A];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征文选[C];2007年
10 林建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的思考[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普洱市江城县项目办 李明新;把握市场需求 培养新型农民[N];云南科技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嘉璐 通讯员 张建学;新型农牧民成新农村建设生力军[N];巴音郭楞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科岩;我市去年培训新型农民基本学员4900人[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4 王大为 隋成旭;驼腰岭镇多举措培训新型农民[N];吉林农村报;2009年
5 姜玉生;望奎多种形式 培训新型农民[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6 通讯员 王德军 陈品;王院村新型农民教育结硕果[N];安康日报;2009年
7 记者 赵凌凤;《中国新型农民素质读本·陇南篇》首次发行[N];陇南日报;2010年
8 记者 史力;四项培训打造58万新型农民[N];安徽日报;2010年
9 本报通讯员 孔祥禄 宋晓敏;新型农民成长的摇篮[N];晋中日报;2010年
10 张绪勇 李宏岳 刘耀;镇原开展“五项教育”培育新型农民[N];陇东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克显;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福建农民教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2 马云启;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凯;河南省新型农民培养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朱晓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的有效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龚旭韬;职业教育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段飞泉;新型农民培育与农村教育改革创新[D];南昌大学;2007年
5 王柱国;新型农民培育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6 黄文韬;湖南省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李盼;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农民培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8 贺茂佑;高职院校参与新型农民培育的作用与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韩国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育[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10 胡亚军;政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扫盲[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34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53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