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童执行功能发展:聋童与正常儿童的比较
本文关键词: 聋童 执行功能 心理理论 认知复杂性与控制(CognitiveComplexityandControl CCC) 选择性注意 出处:《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标准D im ensional Change Card Sort任务(DCCS),对76名智力正常的3~8岁聋童和78名3~5.5岁的正常儿童进行了对比测试,旨在考察聋童执行功能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结果发现,3岁组的聋童和正常儿童在DCCS任务上的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正常儿童在4~4.5岁时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期,而聋童要在6岁时才有快速的发展,到7岁后才相当于正常儿童5岁的发展水平,大约滞后2年。研究认为,造成聋童执行功能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1)语言符号系统和聋童特有的符号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2)聋童可能存在计划和灵活性的缺陷;(3)聋童可能存在命名和标识策略上的困难和注意机制的缺陷。结合关于聋童心理理论发展滞后于正常儿童7年以上的报道,心理理论发展和执行功能发展在聋童身上表现出较大的不一致性。
[Abstract]:Using the standard D im ensional Change Card Sort task, 76 children with normal intelligence, aged 3 or 8 years, and 78 normal children, aged 35 and 5.5 years, were compared and test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g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al level of executive function development in deaf childre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eaf children and normal children on DCCS task, but normal children entered a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at 44.5 years old. Deaf children, on the other hand, do not develop rapidly until they are 6 years old, and when they are 7 years old, it is equivalent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normal children at the age of five, which is about two years behind.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l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executive function of deaf children are: 1) the possi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inguistic symbol system and the symbolic system specific to deaf children / 2) the possible defects in planning and flexibility among deaf children and the possible naming and naming of deaf children; Difficulties in marking strategies and defects in attention mechanisms. Combined with report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of mind of deaf children lags behind that of normal children for more than 7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mi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xecutive function show greater inconsistency in deaf children.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488) 国家级重点学科重大项目(XGZ-04019) 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情绪调节机制对儿童环境适应与创新的影响"(项目批准号:KSCX2-SW-221)的部分工作
【分类号】:B844.1;G7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卢天玲,李红;国外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与规则使用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杨艳云,王惠,高梅;聋童推理能力与言语理解能力关系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海娟,沈德立;顿悟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的验证性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3期
2 刘雄英;浅论心理理论及其研究趋势[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郑红兰,李红;简述延迟满足与执行功能、心理理论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李红,李一员;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关系的发展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美华,白学军;不同认知灵活性大学生工作记忆和科技文阅读成绩的比较[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6 龚银清,李红,方美玲;规则顺序与规则类型对儿童规则推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7 李红;王永芝;;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发展及其与言语能力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6年06期
8 张婷;吴睿明;李红;Philip David Zelazo;张莉;廖渝;李小晶;;不同维度的执行功能与早期心理理论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6年01期
9 廖渝;吴睿明;Philip David Zelazo;李红;张婷;张莉;高山;李小晶;;意外地点任务中不同测试问题及意图理解与执行功能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6年02期
10 张文静,徐芬;3~5岁幼儿执行功能的发展[J];应用心理学;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坤;幼儿反事实思维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于松梅;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认知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美华;不同年级和学业成绩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4 詹建英;正常中小学生视觉注意和执行功能发展规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陈宏;论现代心理学研究方法[D];吉林大学;2006年
6 左志宏;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傅丽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认知过程特点及其缺损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解春红;威廉斯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探讨及其认知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张璐;从建构主义视角透视儿童斜坡概念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程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山;热执行功能的发展研究:儿童赌博任务[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儒芳;3-4岁儿童规则推理发展及影响机制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唐艳;从延迟满足任务看儿童期热执行功能与冷执行功能的关系[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淑珍;焦虑与执行功能子成分关系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皓;团体儿童智力测验(GITC)的修订及功能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慧芳;抑郁者识别情绪刺激时的执行功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恩亮;规则对心理理论作用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王静;榜样强化与冷/热系统的激活对幼儿延迟满足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6年
9 李安茂;孤独症儿童行为障碍与家庭教养环境的关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10 黄美玲;情绪加工对强迫症病人抑制控制功能缺陷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文馥,张筱菁;儿童理解程度副词的特征[J];心理科学;1993年01期
2 王桂琴,方格,毕鸿燕,杨小冬;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林;执行控制:一个具有广阔理论前途和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2 杨娟;周世杰;;自闭症儿童执行功能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3 陈天勇,韩布新,罗跃嘉,李德明;认知年老化与执行衰退假说[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4 周玫,周晓林;儿童执行功能与情绪调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5 李美华,白学军;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发展的研究进展[J];心理学探新;2005年02期
6 郑红兰,李红;简述延迟满足与执行功能、心理理论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张建华;;认知灵活性的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0年11期
8 丁芳,李其维;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9 李美华;沈德立;;论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与教育的契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李小平;张庆林;;四卡问题的执行功能新解释[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凌云;刘电芝;何华;;小学五年级儿童数学学习策略干预对改善其执行功能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凌;申继亮;唐丹;;执行功能的年龄差异及其在工作记忆老化中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何华;李凌云;刘电芝;;儿童数学学习策略训练对改善其执行功能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晶;陈英和;;小学儿童执行功能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陈英和;王明怡;;工作记忆执行功能与儿童算术认知策略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吴南;张丽锦;;4—6岁儿童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利平;宋耀武;孙中青;姬秀红;卜天顺;;学习困难学生执行功能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婷;李红;张莉;廖渝;;心理理论的执行功能说:出现论或表达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肖福芳;王益文;;成语识别过程中的自我监控[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文萍;吴睿明;李红;刘莉湘君;;儿童执行功能及数学能力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芳;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抑制控制的角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于松梅;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认知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丽娟;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发展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萌;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丽娜;工作记忆提取过程中有意抑制与无意抑制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吕静;脑力疲劳状态下注意特征及情绪变化的ERP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7 张婷;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8 傅丽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认知过程特点及其缺损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袁冬华;自我损耗效应及其克服:积极情绪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美华;不同年级和学业成绩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秀芳;从ADHD儿童看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2 刘书勤;不同维度的执行功能与流体智力的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春梅;儿童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关系的元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魏勇刚;抑制性控制在幼儿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的相关中的作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儒芳;3-4岁儿童规则推理发展及影响机制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彭菲菲;3~5岁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及与气质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莉湘君;6-11岁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邢燕雷;执行功能、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主动性及反应性攻击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淑珍;焦虑与执行功能子成分关系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慧芳;抑郁者识别情绪刺激时的执行功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34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53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