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对策
本文关键词: 民族院校 研究生培养质量 改革发展目标 学科专业建设 培养模式 出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论述了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目标及其对策措施,这对于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uiding ideology, basic ideas, objectiv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ethnic universities,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vide the talent basis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ethnic areas.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国家教科办[1997年]11号。
【分类号】:G758.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文桂;论创新人才的素质和教育体制的创新[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周明海,刘泽伦;试论江泽民科技法制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陈绍斌;论公民道德教育的几个着力点[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4 汪良发;江泽民关于德育首要地位思想及其指导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邹林,夏文斌;中国现代化的当代选择:新型工业化之路——学习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的体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冯鹏志,母小曼;科学技术在当代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功能[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翟庆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代开拓及其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张静如,周志强;中国共产党是最富创新精神的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王桂娥;对创新思维的深层文化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姚侠文,陆保钟,郑吾真,竭晓安,马鸿韬,李艳翎,宋晓东,刘兴;难美技能类体育项目技术创新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宗光;;教育创新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境界[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新远;中外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2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孙向军;知识生产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程萍;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6 王伟光;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和创新效率差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卢永华;会计科研方法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董振华;创新劳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杨波;江泽民文化创新思想与当代企业文化建设[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明杰;建国后党的人才资源思想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若钢;全球化趋势认识误区的理性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聂子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马金华;论康有为的科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范俐;中学生物教学情感态度观念目标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朱家安;科教兴市 任重道远[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文辉;论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张宗磊;新时期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曾善海;三代领导人的科技观与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邓洪;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璐璐;;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1期
2 马志芸;;抓住机遇,勇于创新,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J];考试周刊;2011年42期
3 江波;;从复旦模式探索民族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和管理[J];民族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4 徐莹;李天华;邓婕;;民族高校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分析——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10期
5 刘桔;王璐璐;;民族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探析——基于中南民族大学736份调查问卷的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9期
6 ;西北民族大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我校民族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获得批准[J];民族学刊;2011年02期
8 秦霞;;民族高校大学英语多媒体及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金雅声;赵德安;马德山;;民族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刘怡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青年英语教师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俊宗;;构建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 为民族地区培养适切性人才——以西北民族聚居区高校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刘玉彬;张树安;宋敏;李晓梅;;民族高校多层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永安;;面向21世纪暨南侨校教育发展新思路[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新科;;联邦德国国家教育体系中的继续教育[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5 刘卫国;;贯彻科学发展观 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6 凌雪冰;;重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铁军 通讯员 吴国富;新中国第一所民族高校喜庆60华诞[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刘兴全 西南民族大学科技处处长;民族高校“十二五”期间大有作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记者 袁飞;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研究生教育零的突破[N];甘孜日报(汉文);2011年
4 ;中国要致力于职业研究生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5年
5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 严玉明;以高度责任感做好民族院校的稳定工作[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风雨兼程志弥坚 筚路蓝缕著新篇[N];中国民族报;2011年
7 记者 吴晶;内地民族班培养26万人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记者 董洪亮;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都有了本科生[N];人民日报;2009年
9 吴晶;内地民族班为民族地区培养26万建设人才[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记者 夏静;研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国敏;中国民族高等教育财政支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许红花;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管理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2 邢超伟;美国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沈剑峰;民族高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建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禾;对加强我国民族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许虎林;民族高校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6 祁帆;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淑敏;我国民族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曹学敏;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姚金雨;我国民族院校国际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35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535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