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颜之推的历史教育思想
本文选题:颜之推 切入点:历史教育 出处:《学术论坛》2005年10期
【摘要】:颜之推在南北朝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以他丰富的生活阅历、渊博的知识和对历史的借鉴意识,以家教的方式对其子孙进行的历史教育:要求子孙终生学习;遍读经史,可修身利行、利世;注重家庭和睦;施而不奢,俭而不吝。他的这些思想具有明显的特点,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至今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
[Abstract]: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cial turmoil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Yan Zhi-tzu, with his rich life experience, profound knowledge and consciousness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history, taught history to his children in the form of family education: requiring his children to study all their lives; to read the history of the classics throughout their lives.Self-cultivation, good behavior, benefit the world; pay attention to family harmony; give but not extravagant, frugal and generous.These thoughts hav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and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society.
【作者单位】: 临沂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
【分类号】:G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文;;评《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2 谭家健;;试谈颜之推和《颜氏家训》[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3 曹鸿远;;颜之推的“早教”与“晚学”[J];人民教育;1983年09期
4 庾国琼;颜之推的教育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5 周国光;;颜之推的教育思想[J];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02期
6 胡永年;;试论颜之推的文学观[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84年01期
7 陆静;蒙一丁;;从《颜氏家训》看颜之推对门阀士族颓风的批判[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8 何朴;张静娴;;颜之推论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9 王素,谢惠蓉;颜之推不附时流的养生观[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10 文舜英;;颜之推和他的《颜氏家训》——谈颜之推的教育思想[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朴汉济;;南北朝末羁旅诗人庾信之轨迹——与颜之推的情况比较[A];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彭安玉;;颜之推教育思想探析(提要)[A];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年会暨江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周秉高;;朱熹反王逸功怤娭[A];中国楚辞学(第三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4 龙剑平;;汉字楷体的形成及其发展[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周振风;;从《史记》看汉代的避讳[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邱龙升;;俗字的产生及其原因[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牟发松;;梁陈之际南人之北迁及其影响[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卢庆滨;;明代士人与奕文化[A];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康宏;;编辑的从业资格[A];图书编辑规程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任医师 刘正才;使人长寿的健脑锻炼术[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2 王吉胜;补中国家训研究之白[N];光明日报;2003年
3 王春喜;大学校训: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乐胜奎;六朝礼学的繁荣及其原因[N];光明日报;2005年
5 国风;两汉时期的祭祖[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6 许运娜;台式“经典”重温更有滋味[N];中国邮政报;2007年
7 王德胜;圣贤名家雕塑群将现身园博园中华教育园[N];福建科技报;2007年
8 贵州省关岭民族高级中学 柴其斌;文学作品中几种特殊的“反衬”[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宋广玉;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做人[N];南京日报;2007年
10 中华中医药学会 温长路;以字说文 以文载道[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俊林;现代文人与“魏晋风度”[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宋冰;北朝散文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世利;颜之推语言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余颖;《颜氏家训》“书证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孙红梅;颜之推文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邱慧蕾;《颜氏家训》中的人物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韩敬梓;《颜氏家训》的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都惜青;唐代颜氏家学考论[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杨海帆;《颜氏家训》文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王艳;《钜鹿东观集》校注[D];四川大学;2006年
9 程时用;《颜氏家训》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续晓琼;颜之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25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72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