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女子教育反思当代女子性别教育缺失
本文选题:民国 + 性别教育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民国女子教育发展经历了迅速兴起与传统定位、全面西化与独立性缺失、重新定位与政策调整三个阶段,其发展受到教育制度、传统文化、民主意识和民族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由此反思,当前我国女性性别教育存在女性性别教育缺失、中性化性别教育的误区。要重建女性教育,需要有明确的性别教育目标、设置女性特色课程、营造女性教育的良好环境,民国女子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edu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rapid rise and traditional orientation, overall westernization and lack of independence, reorientation and policy adjustment.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and nationalist ideological trend. From this reflection, the current female sex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exists the female gender education missing, the neutral sex education mistake. In order to rebuild female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clear goal of gender education, to set up courses with female characteristics and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female education. The female educ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respect.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7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丹;;解读当代女性中性化现象[J];法制与社会;2009年03期
2 董晓璐;;大学生性别教育的缺失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5期
3 肖海英;;“贤妻良母主义”: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主流[J];社会科学家;2011年08期
4 王康;;古代女子的教科书[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春雨;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军营;;浅论留学生与南高师近代学科的建立(1915—1923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1期
2 王昌;;论抗战时期内迁学校对湘西教育的影响[J];沧桑;2011年05期
3 杨昂;;国家建构与战时法学:“抗战建国”与朝阳法学院之南迁[J];朝阳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4 吴洪成;张华;;日本侵华时期日伪在沦陷区实施的社会教育述论[J];东北史地;2009年02期
5 刘颖;;简析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民国高等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黄静;;关于大学生生活事件的调查报告[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7 李正帮;;师范院校男生教育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于锦恩;简论国语运动中白话文的推行——兼与赵慧峰先生商榷[J];民国档案;2004年03期
9 熊贤君;;民国时期的国学教育及价值解读[J];民国档案;2006年01期
10 熊贤君;;论战时教育思潮与战时教育的发展[J];民国档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婷;;1935年《教育杂志》读经专号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周志刚;;近代中国私立中学的政治参与(1903-1936)[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8)——中国民办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吴洪成;;日本在侵华期间实施的奴化教育——中国现代史上特定的教育历史现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福春;美国教育学演进史(1832-195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黄迪皋;从外推走向内生[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廷秋;贵州抗战文化与文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杨建华;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献玲;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刘毅玮;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与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的发展[D];河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林林;抗战时期山东妇女运动和妇女生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丹;吴玉章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晶;抗战时期大后方基础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宋小清;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小学个性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景玄;蒋维乔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刘慧;南京国民政府法学教育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刘腾;民国时期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考察与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余丹;道尔顿制在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夏秀火;名师引领与石室中学的早期变迁研究(1904-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杜园园;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演进史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何平,吴风;“超级女声”与性别政治——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J];南开学报;2005年05期
2 王美芳,郑金香;女性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发展进程述论[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夏辛萍;;解读女性中性化潮流的盛行——以超级女声为例看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时代变迁[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王丽;女性、女性意识与社会性别[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3期
5 李子云 ,陈惠芬;谁决定了时代美女?——关于百年中国女性形象之变迁[J];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云;性别教育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当代女学生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J];教育评论;2002年06期
2 冀俊平;;我国近代女性职业教育倾向分析[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阳辰;;感受新加坡的性别教育[J];家教指南;2009年03期
4 谢宁;我国少数民族女子教育问题及研究[J];中国民族教育;1995年05期
5 张羽琼;清末贵州女子教育的兴起[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6 孙晓清;浅论鲁迅的女子教育思想[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张玉华;我国近代女子教育对现代妇女成人教育的现实意义[J];继续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8 高荣楣;;试谈中国古代的女子教育[J];西江月;2010年09期
9 常娟;;明代的女子教育[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齐山;张琼;;21世纪的女子教育[J];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艳丽;;简论中国传统的女性教育[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2 阎广芬;;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看当今的女子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3 刘淼水;;近代梅州客家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4 阎广芬;;西方女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5 阎广芬;;中外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6 宋海兵;;试析中国教会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7 聂会会;许艳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女性参与的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8 高惠蓉;单中惠;;试论美国大学自由教育现代化对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陶嘉;;晚清进步知识分子的女子教育观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10 熊贤君;;经元善的女子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凌;孩子的性别教育你在意了吗[N];石家庄日报;2007年
2 记者 钟兰花;我市成立女子教育培训基地[N];绍兴日报;2007年
3 朱雯迪;学刺绣练插花 女白领钟情淑女教育[N];经济参考报;2006年
4 黄巧波 (中山市档案局编研科副科长 副研究馆员 香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清末民初香山兴办县立女子学校[N];中山日报;2007年
5 刘晶晶;苏州“淑女班”的西化淑女教育[N];中国商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策;别让性别错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N];天津教育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彭薇 徐敏;男孩危机:由家庭“富养”造成?[N];解放日报;2010年
8 文东;关注农村贫困女性教育[N];江西日报;2003年
9 刘大可;家族教育研究的新坐标[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樊丽萍;家庭教育,家长首先得学习[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晓慧;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议题论争研究: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欧阳林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子院校的再兴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其云;柏拉图女性教育观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晓庆;倡导与力行—近代欧美留学生女子教育观及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邓文博;唐宋女子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京;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女子教育[D];河北大学;2009年
5 李蔚;云南少数民族女子教会教育的历史研究(1881-1949年)[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晓彬;蔡元培女子“完全人格”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朱玉萍;康有为女子教育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林蓉;国民政府1938-1949年间“推行家庭教育”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宋爱妮;中国教会女子大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10 孙思;试析19世纪法国女子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08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008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