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成人素质教育探析
本文选题:科学发展观 + 高校 ; 参考:《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17期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国民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自身发展的理论指南。从科学发展观视角运筹新时期我国成人素质教育契合了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理论与实践的趋势,必将开拓出成人素质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Abstract]: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summing up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development and adapt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should also be developed scientifically. As a theoretical guide for its own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coincides with the trend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world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will certainly open up a new situ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 quality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道德教育和谐性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1GG110)
【分类号】:G72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莹;冯维;柴霞;;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校德育建构[J];教育探索;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九海;;作为思维方式的科学发展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周育国;石曲;;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王建;;思想品德课“商榷式”教学的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耿祝芳;;在农村中学德育教育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23期
5 周洪英;朱传耿;;基于城乡互动的淮安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6 李艳;陈瑛;王晖;;发展极理论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7 梅向东;发展论的文学史观梳理与质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罗本琦;;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观刍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邱耕田;;生存问题与低代价发展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芦运莉;;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玲;胡涌;粟俊红;张仕固;柳晓玲;;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概述[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胡涌;柳晓玲;张仕固;王玲;粟俊红;;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杜跃平;王开盛;;创新文化与技术创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曹桂红;;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博弈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刘叶云;张亚春;;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我国的教育滞胀现象[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林木西;崔万田;;关于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趋势及难点与对策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7 戴剑;;区域环境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8 马宗保;;近现代回族商业经济的繁荣及其原因——兼与晋商、徽商的比较[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9 唐鸣;;西方发展观的变迁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启示[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隋映辉;;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与协调发展[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郭芳;自然体育分类体系构建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敬川;基于负产品视角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8 熊凤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范式与战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鲁雁;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书敏;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孙长江;邓小平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瑞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孔黎明;产业集聚理论在济源工业产业布局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9年
7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莹莹;小学新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事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双喜;甘肃省能源消费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黎方军;从传统德育的缺陷看以自身为基点的德育方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2 张怡梅,梁庆朝;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J];领导之友;2005年01期
3 张琼;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红;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陈先达;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王明泉;清河采油厂“走出去”的实践与思考——论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走出去”中的保证作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陈金干;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事业[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邹兆辰;以科学的发展观审视北京的城市现代化水平[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刘万韬;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石玉冰;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观[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孙宝强;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鹿立;试论科学发展观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理论同源性[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常燕萍;管窥中国第二代发展战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莉娜;卢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旅游业发展——以温州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2 徐慎庠;;中医外治科学发展刍言[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会年会学术文集[C];2007年
3 葛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油田档案事业发展[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9年
4 王宝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服务型政府[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志澄;;关于省级气象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思考[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6 胡北华;胡红;;坚持和运用新的科学发展观扩拓农业发展与农民的增收[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卫国;;贯彻科学发展观 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8 马国馨;;新焦点和科学发展观[A];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论文集[C];2005年
9 王世贵;;科学发展观:我党发展理论的创新[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10 张伟红;徐青;阎亚男;;沂蒙精神与科学发展观[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永耀;科学发展观·创造性设计·可持续发展[N];中国交通报;2005年
2 潘有军;坚持科学发展观 增强企业竞争力[N];甘肃日报;2004年
3 吕建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甘肃日报;2005年
4 宋育英;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N];人民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高云才 宣宇才;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平安和谐云南[N];人民日报;2005年
6 柴承增;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N];新疆日报(汉);2004年
7 熊国良(作者单位:市发改委);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持党员先进性[N];咸宁日报;2005年
8 段飞;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N];战士报;2005年
9 ;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八八战略”实施和“平安浙江”建设[N];浙江日报;2004年
10 习近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浙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钟伟;科技革命与国家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5年
3 吴长春;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人才强国战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荣丽;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张兰初;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D];吉林大学;2008年
7 马彩华;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徐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乔恒;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
本文编号:2050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050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