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听力障碍儿童在交际中语码选择和转换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8 16:01

  本文选题:听障儿童 + 语码选择 ; 参考:《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7期


【摘要】:语码转换是人们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取得一名听障儿童在自然情景下近4个月有意义的语言样本,以此探讨听障人士交际中的多语码现象,以及语码选择和语码转换的特点、规律。结果发现,个案在交流中存在着语码转换的现象,且所选用的语码类型非常丰富,即个案在与健听陌生人及老师交流时,以口语为主;在与听障同伴交流时以手语为主,辅以口语。个案在交流中的语码选择与转换主要受交际对象、交际效果和所用词语特点的影响。建议重视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
[Abstract]:Code-switching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speech communication. In this study, we obtained a meaningful language sample of a hearing-impaired child in a natural situation for nearly four months by mean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so as to explore the multicode phenomenon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hearing-impaired persons,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code-selection and code-switch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code-switching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individual cases, and the types of codes used were very rich, that is, the cases mainly used oral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with strangers and teachers, and sign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with hearing-impaired peers. Be supplemented by spoken English. The code-selection and conversion of individual cases in communication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communicative object, the communicative effec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ds used. It is suggested th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
【分类号】:G7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祝畹瑾;语码转换与标记模式——《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2期

2 李刚;自然语言语码转换研究的若干方面[J];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3 简栋梁;口语是聋人融入主流社会的催化剂[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3年01期

4 兰萍;语码转换及其社会意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龙江;重视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环境[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秀红;;大学校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9期

2 杨辉;钟庆伦;;语码转换和社会心理动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张发勇;;浅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原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4 宋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研究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唐婷婷;梁梅红;田行宇;;人人网语码混杂动机探究——以北京工业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例[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年01期

6 刘承宇;《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语码转换[J];福建外语;1998年01期

7 王立非;语言标记性的诠释与扩展[J];福建外语;2002年04期

8 郝玉荣;;语码转换理论关照下的商务英汉翻译[J];发展;2009年12期

9 王世存;周竹;张爱东;王后雄;;基于四段一体的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模式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王楚安,徐美彦;浅析语码转换的社会及心理动因[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夏雪融;汉—英双语儿童语码转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申慧淑;城市朝鲜族语言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4 曹晓燕;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梁琦秋;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经纬;双言背景下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雷难;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实证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艳飞;从顺应论角度看流行歌曲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4 闫佩佩;双重文化身份的话语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毕秋波;汉英语码混用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昕;微博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施艳婷;上海市商业公共场所语言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志芬;贵州省望谟县油迈村瑶族语言使用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田莉;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动机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刘咪咪;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温志军;双语管理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3期

2 胡瑰玲;双语与智力关系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文雄;语码转换的语用考察[J];渝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张丽;语码转换综述[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3 武金峰;论双语社会言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4 张秀芹;语码转换在二语习得者日常会话中的应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廖桂蓉;;网络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0期

6 许之所;郑晓曦;;手机短信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2期

7 杨娜;任海棠;;语码转换之社会语言学新视角[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严敏芬,戴雅丽;语码转换和跨文化语用学因素[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杨安红;;语言环境和儿童语码选择、转换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余惠邦;双语、双言交际中的语言选择和语码转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迪;卫仁涛;何赛金;林怡雯;;听障儿童家庭异地康复现状调研报告[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朱月情;李永勤;;听障儿童生成问题回应策略的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章恬;;试论当前中文会话中的语码转换与换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王晓辉;王晓东;;汉英谐音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语“Happy 牛 year!”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粱桂华;;如何培养听障儿童的注意力[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谢书书;程利国;张积家;;语言态度对闽南语和普通话的语码转换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谢书书;张积家;程利国;;闽南语和普通话语码转换的情境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谢书书;张积家;程利国;;闽南语和普通话语码转换的动机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刘玉彬;张树安;宋敏;李晓梅;;民族高校多层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徐胜林;李永勤;;聋儿康复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策略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西平;我区听障儿童康复训练遭遇体制之痛[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2 记者 张文强;贫困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抢救性项目启动[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3 实习生 刘惠芳;国内第一套藏维语听障儿童康复教材出版发行[N];青海日报;2010年

4 洪泽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丹;听障儿童入学教育中的障碍分析及应对策略[N];江苏经济报;2010年

5 记者 沈轶伦 孙刚 通讯员 宋国梵;上海听障儿童补贴范围再度扩大[N];解放日报;2011年

6 记者 蒋明;湖北贫困听障儿童可享救助和补贴[N];健康报;2011年

7 记者 潘跃;近十万听障儿童得到康复服务[N];人民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江芸涵;随班就读 让听障儿童回归“主流”[N];四川日报;2008年

9 记者 于亚军 崔小红;“慈依爱心行动”向我区贫困听障儿童捐赠人工耳蜗[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谭雅竹 实习生 肖丽;关爱,托起明天的希望[N];云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蕾;听障儿童听觉和言语特征及其关系的研究与训练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金星;听障儿童韵律词重音的声学特征及生成特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金秀;听障儿童嗓音特点及其评估模式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程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王璐;中文小说和散文中/英语码转换的前景化特征[D];山东大学;2009年

6 王慧莉;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潘家福;新加坡华社的多语现象与语言接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崔东红;新加坡的社会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申慧淑;城市朝鲜族语言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利平;大学校园语码转换动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云彩霞;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中的语码转换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迟小琳;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虹;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宋琦;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丽霞;BBS会话中中英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张向丽;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8 胡经纬;双言背景下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慧美;多语者奇偶数语码转换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周旗;话语与青年:从批评性语篇分析角度分析《校园王》中的语码转换[D];中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07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107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5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