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识字课本中的教化意蕴——“杂字”与社会教化
[Abstract]:Miscellaneous characters are a kind of literacy textbooks popular in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which are parallel with "three, hundred, thousand". The reason why miscellaneous characters can be spread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of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the deep reason lies not only in its basic function of literacy, but also in its function of social education. Therefore, excavating the enlightenment meaning hidden in the miscellaneous character reading material has certain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function for our rural education today,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area, the moral construction and even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课题“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研究”(DAA010148)
【分类号】:G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马云杰;;论社会文化与人物性格塑造[J];学习与探索;1984年06期
2 张文俊;;对未成年男性性犯罪问题的社会心理学思考[J];青年研究;1986年12期
3 赵绘兰;试论大学生的心理咨询[J];高等建筑教育;1987年04期
4 文献良;青年社会化的特殊性浅析[J];社会科学研究;1987年05期
5 仝晰纲;秦汉时期的里[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6 丁钢;魏晋南北朝佛教社会教育活动的特点及其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7 毕诚;;王阳明的社会教育实践与内容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9年02期
8 徐贵权;;当代青年社会化特点刍议[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9 杨国庆 ,韩风月;竞技运动与社会价值传播[J];体育与科学;1990年03期
10 张大均;宣传活动的社会心理功能[J];社会科学研究;199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释圣富;;坚持正确信仰 扫除邪恶势力——试从佛教徒如何“教化社会、净化人心”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A];反邪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反邪教协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福平;刘西琳;邹琳;;论编辑品格[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3 詹石窗;;儒道德治精神与圣功法门[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4 乔万娜;;迈向全球的中国公益广告(英文)[A];“全球化与人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朱英坤;;朱熹教化思想研究[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圣轮法师;;中国佛茶文化的新思路[A];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岳天明;“社会化”概念的反思[N];社会科学报;2000年
2 ;浅谈广告中的价值取向[N];中国工商报;2003年
3 黄文华;诚实·信用·诚信[N];光明日报;2003年
4 王吉胜;补中国家训研究之白[N];光明日报;2003年
5 宁逸;消费社会的文学走向[N];文艺报;2003年
6 ;《中国艺术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周进步;杭州旅游文化形象主旋律辨析[N];中国旅游报;2004年
8 汪元宏(作者系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重视诚信的他律机制建设[N];光明日报;2004年
9 李秋洪;道德人格与社会化: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N];光明日报;2004年
10 ;让孩子耳闻善言目见善行[N];河北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秦海滢;明代山东教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杜常顺;明朝宫廷与佛教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志坚;理想问题的人学思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裴文玲;清末新政社会教育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常建勇;朱熹自我教育思想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文瑞;王安石社会教化理论的建构及其现代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敏;论《淮南子》的德育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简虎;宋元之际江南书院社会教化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文秋;朱长文《续书断》书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洁;魏源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丽娟;明清劝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伟杰;商鞅预防犯罪的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01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301918.html